第九十六章 布局(2 / 4)

”赵勇这时也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讲道理虽然很重要,但是想让人们死心塌地的跟随克虏军冲锋陷阵,只靠大道理和劝说是远远不够的。战争是现实的,也是血淋淋的,能吸引百姓加入我们,在这乱世也只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行!”赵柽想了下说道。

这话对于有理想、有抱负的‘革命者’虽说会让他们感到伤心,但是事实如此,即便是当年的红军,很多人参军的原因也是为能吃饱饭、有钱、不再饿肚子,至于阶级觉悟和革命思想都是后话,否则怎会讲话中‘受组织教育多年’都成了必须的!

“哦,我明白了!”赵勇恍然说道,“当年我们府中开渠,招不上人来,王爷让抬着几筐钱摆在府门口,只要报名立即兑现,一上午就把人招齐了,以后大家都知道王爷说话算数了,再也没有出现过招不到人的情况!”

“对,对,有这事儿!还多亏老大还使了个手段,我记得勇哥儿你们还扮成叫子到各个庄子里去散布小道消息来着!”乔坤也记得当年的那件事,那会儿他还只是个小管事,王爷还是个小孩子,“老大,年前汉人和契丹人起了冲突,不会也是您暗中使了手段?”他猛然想起两件事虽大小不同,却是异曲同工。

“呵呵!”赵柽笑而未答,招呼大家同饮了一杯酒说道,“你们知道我当年费尽心思为啥要开渠修水库吗?”

“是为了改造良田,多打粮食,让大家都能吃饱!”章朴抢先说道,他们虽然没有赶上修渠建坝,却知道那水库对庄子上百姓的重要性。

“不对,是为了防御盗匪,那干渠飞马难过,就如同城池外的护城河!”张挺摆手道。

“是为了增加府里的收入,你们不知道当年府中的窘况,一年府中所有的收入才不过二十几万贯,这还要包括老大的薪俸和宫里的赏赐,而府里的开销却很大,一万贯钱就能让大总管睡不着觉,不想法增加收入,府中哪有今天!”乔坤说道。

大家这下都点头,觉得乔坤说得有理,没有钱办不成事情,现在一万贯钱对他们谁来说都不是大事,但是当时却没有这么大的生意,大家都是精打细算的,发到手里几贯钱都能乐上好几天。

“你们说得对也不对,我的初衷是为了留住庄子中的人!”赵柽笑笑说道。

“留人!?”修渠和留人这是牛马不相及的两件事,却让王爷给联系到了一起,大家惊愕地看向王爷。

“不错,当时我们府中上等地很少,佃户们交了租粮,饭都吃不饱,准备年后离开!”赵柽缓缓说道,“大家想想,如果人都走了,我们的庄子便不会有今天的模样,更不会有今天的克虏军,你们最多也就是在府中混个管事,陪着我遛鸟斗狗,当个狗腿子罢了,所以咱们现在做的事情都是为了留住人!”

大家听罢一时陷入了沉默,当年王爷竭尽府中财力修起了水库,将贫瘠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就只为留住了这些庄子里的人,现在想来王爷就已经开始布置今日之局。

在此后的日子里,王爷就是依靠这些人又建起了工坊,组织了商队,成立了亲军,到现在只要是府中势力所及之地,不论是生意还是军中都是以他们为骨干,他们对王爷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当年不也只是因为可以租下一片良田,多打些粮食这种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吗!(未完待续。)

()萧崇杰从前边领残兵返回原州后,这时在赵信和二哥的努力下局势已经稳定,经济复苏,商旅不断,隐隐有了全盛时期一方霸主的模样。赵信并不贪恋权力,也不愿抛头露面,待大哥回家后便将节度使一职让给了他,由他统领原州军。

但是赵信很快发现大哥这人并不安分,且极具野心,不仅在原州军中安插亲信替换原有的军官,而且利用长子的身份欺瞒父亲排挤二哥,收买官员,迅速将他架空,掌握了原州的军政大权。然后便将赵信制定的一系列改革停止,恢复旧制,大肆敛财扩充军队,野心勃勃欲在这乱世中建功立业,重振拔里萧氏。..

德州城只凭借一州之力大败女真军,逼的耶律斜也退兵待援,这在辽金开战以来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不论是避难夹山的辽帝耶律延禧,还是燕京的天锡帝及西京的萧察剌,即便是地方豪强、世袭私城的各个领主,甚至包括被其战败的女真人都想得此强援。

在这个群雄并起的乱世,大家也都知道,没有比利益和生存更重要的事情,德州有此良机必会待价而沽,要让其归附,甚至仅仅是结盟,都要付出代价。现在德州这帮人虽说拥辽国前重臣耶律余覩为首,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他不过是糊弄百姓的一面大旗,掌握实权的还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知州乔坤和节度使韩全胜。

现在既然都明白只有和这两个人搭上关系才有用的,而大家非富即贵谁会认识他们这两个人,据传说两个‘不晓事儿’的不但让西京留守府的特使座了冷板凳。而其没有继续追击败退的耶律斜也,赶尽杀绝。使人更觉他们对女真人的态度暧昧,摸不清他们的目的。而如今自己的妹妹可能与他们相熟,岂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大哥,我离开家乡多年,一直在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