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必争之地(2 / 4)

“见喜你去做什么?”

“王爷,时间紧迫,我去收拾东西,与你一同前往啊!”见喜说道。

“你也不能去,我这次又不是公款旅游,是秘密出行,你我都不见了,那还不露馅,你要替我打掩护,绝不能让人知晓我已经出塞!”赵柽冷着脸说道。

“王爷,我。。。”见喜还要说,可他也明白,谁都知道自己是王爷的影子,自己在什么地方,王爷就会在附近。

“不要再说了,你不能去!”赵柽瞪了见喜一眼,把他的话打断,“赵耻、赵礼,明日我就以巡边为名告知地方,你们率大队打着我的仪仗随后前往府州、”重生之王爷的奋斗”丰州一带驻训,挑选随行军士要秘密进行,任务、目的地都不可告知。赵智你马上准备随行人员的物资,衣甲就选用辽国汉军的,凡有大宋标志的一律摘除,每人配三马,十日粮草,弹药按最高携行负重标准!”

“王爷,西夏阿蛮公主有要事要见您,见还是不见?”这时在屋外警戒的旺福进来在王爷耳边轻声道。

“真是刚打哈欠,就有人送枕头,见!”赵柽听罢,略一思索便明白了阿蛮求见的意图,轻笑着说道。

。。。。。。

宋、辽之间通过榷场进行两国间的贸易,但是还存在着大量的榷场外贸易――民间走私活动。辽西京地区,特别是与河东地区交界的地带,地形复杂,山岭盘错,经道纵横,没有天然屏障,人们进出不易稽防。再者辽西京属中原故地,在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才划入辽国版图,因而这一带地区边民血缘关系尤为密切,酬酢通防成为常事,使边境管制更为困难,以致走私活动异常繁荣。

辽西京大同,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又相邻经济富庶的宋之河东地区,不论是在辽宋双方和平时期,还是民族关系紧张阶段都是辽宋间重要的经济贸易区。辽以西京大同为基地,与宋的河东、河北地区进行贸易,因军事而兴起的道路逐步成为商旅大道,道路两侧,则布满了贸易站点,这条大路已经成为塞外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经济往来的通衢,但是自宋打算对辽用兵以来,榷场早已关”娱乐秀”闭,并封闭了边界,河东通往西京的大路已是车少人稀,而通往辽国的各处小路却异常繁忙起来。

现在辽国和金国双方战火又起,激战正酣,不时有溃兵入境袭扰掳掠或是不熟悉地理的斥候误入宋境,因此沿边各处早已戒严,有军队日夜巡逻,各堡寨上也是岗哨林立,枕戈待旦,防止意外发生,听说两河宣抚使燕亲王近日要带兵巡边,各州军上下更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伺候着,因为谁都知道燕亲王治军极严,弄不好就是丢官罢职

四月初九天刚黑,一行人进入了火山军的雄勇寨,按说这个时辰早就关了寨门严禁任何人出入,但令人奇怪的是见到这些人却顺利的进入了寨子,然后便被请到了寨中最‘豪华’的宾归客栈。

人们见了不禁窃窃私语,猜测着这些人的身份,可却都不敢高声,因为他们知道早在两天前副知军便包下了整座客栈,而这副知军的来头很大,通着天呢,据说曾是燕亲王的亲军头领,立了战功被调此任职,连正知军都不敢跟他大声说话,且此人不苟言笑,手段狠辣,不过却将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未完待续。)

()地处内外长城之间的大同,‘东联上谷,南达并恒,西界沙漠,北控沙漠,居边隅之要害,为京师之屏障,古昔用武之地’。它的西部、北部是连绵起伏的阴山和逶迤雄伟的长城,再加上九曲回肠的黄河,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沿长城一线,雄关险塞林立,烽火台星罗棋布。南部则偏关、宁武、雁门关内三关凭临险要,太和、广武等‘雁门十八隘’独当要冲。东部有战略要地延绵五百余里的恒山及飞狐、倒马和紫荆外三关,号称北方锁钥。这些自然地理特征使大同拥有诸多天然关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此外,大同还是重要的军事、物资枢纽之地,有大路可南下河东及河北、燕云之地,不仅是中原大军北上往来所经之路,也成为北方游牧民族牧马南下经常走的路线。

因为在东部有太行山地和西部的吕梁山地,由于山岭阻隔,南下都是不便的,东北有西南的韩侯岭,系舟岭、勾注山的阻隔,但正好有汾河、阳武河的河谷可以利用,稍加修筑,即可通行。自大同过勾注山,沿阳武河谷,入忻定盆地,再向南沿汾河故道,直抵河东地区中腹部的太原盆地。由北沿御河、十里河直达塞外,汉代刘邦北击匈奴边走的此路。

另一条通往河北平原地区的故道即飞狐道,为赵武灵王北逐匈奴时开辟,以大同为起点,经浑源东南过恒山山脉。再越过滹沱河与唐河的分水岭至灵丘,即可到达河北涞源、蔚县一带。是西京和河北平原、燕京地区的重要通路,但是 ” ” 路极峭狭。

后晋天福二年。辽占云州,成为辽之边防要塞。辽兴宗重熙十三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成为辽之陪都,是辽朝重要的赋税收入基地之一,对大同非常重视,非亲王不得主之,并派重兵把守,以备西夏和宋。。。

去年金军攻下西京便让赵柽扼腕。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落入敌手,对河东、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