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财路(2 / 4)

粮也只能坚持到明年五月,剩下都要靠从内地调运,而现在到处缺钱,只靠朝廷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保证明年能丰收才能缓解缺粮的危机,后年你就要保证灵州有余粮,还要能支援它处!”赵柽严肃地说道,按照历史的发展,明年大宋就要依约攻辽,东南刚刚经历动乱,而河北、河南府库十有九空,还要支撑数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肯定是不会有余粮再支援西北了,要想不挨饿只能靠自己了。

“王爷放心,下官绝不负所望!”许宏虽然喊苦,但是他在制置使呆了那么长时间,怎么会不知道当前形势呢!

“你可以多想些办法,这条渠也能生财,不要只知道伸手向我要钱!”赵柽说道,历代民屯多采用zheng u雇佣百姓种田的方式,宋朝也不例外,这也和现代的生产建设兵团相似,官府提供耕牛、种子等生产资料外,还要按月支付薪金,收获的粮食另算,这样可以保证屯民旱涝保收,才能留住人,但是这样一来先期投入的资金就是个大数目。

“王爷的意思是凡是利用灌渠的都要让他们出钱出力?”许宏想了想问道。

“当然,这灌渠修好后,周围十数里方圆的田地都能受益,而田地却不都是屯民点所有,那些大小地主们岂不白占了咱们的便宜,他们要想用水就不能白使,但也不能过了将人都吓跑!”赵柽说道。

“嗯,王爷言之有理,下官受教了!”许宏得到王爷肯定的答复,便知道如何做了,收复灵州后,一些逃难到此的人中不乏资金雄厚之辈,再有一些内地的大户是跟随括田所到此捡便宜的,他们也在此收买了大量的土地,如果灌渠修好后,他们的土地也可利用,那些荒地也能成为良田,让他们适当掏点钱应该不难,不过也只有王爷这种钱串子才能想出这种办法,他要是提出来,还得闹个与民争利的帽子戴。

“许先生你办事我放心,我还要到老韩那里看看,不过还要注意身体,千万别累垮喽!”赵柽看看若有所思的许宏说道,知道他已经领会了jing神。

“王爷保重,韩大人那里ri子好过的多,您上他那蹭饭吃!”韩通在战后升了官,授灵州军屯使也在此安了家,许宏笑着恭送王爷道!

赵柽苦笑着摇摇头,这许宏也跟自己学坏了,变得抠门啦,招待费能省便省了!他告别许宏打马奔静州方向而去。赵柽重回河东后,接着组建河中路禁军的机会,对原河东、河中两地驻戍禁军,厢军进行了整编。

由于宋实行的是募兵制,当兵的都是职业兵,军士到六十岁,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至六十五岁才能退休,所以军中充斥着许多不能征伐的老弱军将,这些人称为‘剩员’,可以保留军籍,减削军俸,在军中从事杂役,它具有安抚、照顾年老残疾军人的意义,幸福感就不是一般的强了。

赵柽便将这条规定扩大化了,凡是年三十以上,不愿在军中服役的军将都可进入剩员之列,不过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服从分配到边防从事军屯,俸禄不减,还能携带家属前往,另外又从流民中招募丁壮以补不足,编练了十数将之兵分驻边境。成为一手拿刀,一手扶犁的屯军,担负起屯垦戍边的任务,而灵州就集中了五万屯军,成为防御西夏入侵的一支重要力量,又减轻了经济负担。

灵州作为西北边陲重镇,是中原交通漠北、河西、西域的枢纽城市,南经原、泾等州,东南经庆、宁等州,有两驿道通长安;北经丰州至回鹘等塞北诸部;西经凉州达西域;西北西行至伊州达西域;西南经乌兰关、会州至兰州;东经盐州至夏州渡黄河达太原府,兼有黄河水运。

西北的诸多城镇也都在前代基础上继续与灵州商路相沟通,或独辟新道以达西域,成为网状交通线上的新或内地通向西域的重要中间站。而传统的商道也逐渐成为中原王朝经营、管辖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通道和西北与内地贸易的国内商业要道,商路沿线形成了许多城镇,从州府军治所到各县、城、镇、堡间交通线路密布。

同时在中西贸易中,以其繁荣的中继贸易而闻名当时,是中原王朝同西北诸族物资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商路开始是奢侈品贸易,后期缯帛、珠玉之类奢侈品仍然大量交易,但中原王朝在中西贸易中最想获得的则是军马,盐茶的输出、输入问题,也在对外关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中西物资交易的范围已有奢侈品扩展到国家必需品以及ri常用品。

自五代至北宋初,灵州是中原同塞外诸族绢马贸易最大的中继地,作为当时通往西域的门户,控制着通往西域的贸易通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甘州回鹘以及西域各族的官方贡使贸易仍是经过灵州进行的,党项族就是靠对过境官民商旅的掠夺获得了财政支持。

因此,在西夏占领灵州后,其政治上的向背便不只是西夏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关乎通往西夏控制的诸如灵州这样贸易中转站而得到西方贸易的利益。然而控制贸易通道的国家如果持久垄断这一利益,自然会引起一些国家的不满,被过重的过境税率所盘剥的西域诸国,以及因为不满它独占这一利益而试图与之分利的国家就会力图建立避开西夏的中西交通的通路。

由于灵州被李继迁占领,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