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志愿军(2 / 4)

争取主动,将俘获的西夏士兵编成军,用以威吓西夏,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可在后来,他想起按照原来与金国的约定,金进攻辽中京,宋攻取燕京一带,事成之后,燕京归宋所有,再赐岁币。对于西京却是谁打下来就是谁的!

如今是宋被方腊之乱拖住了手脚,无法履约,而金国已经攻下了中京,如果此时不出兵就会让金国抢了先手,云州对于河东,乃至中原的重要ing不言而喻,但是大宋如今还没有与辽国正式宣战,依然是‘兄弟’之国,自己此时贸然派兵进攻云州必会落人口实,还会落得破坏盟约之名,同时自己还没有完成大规模战争的准备工作。

但是如今时间不等人,金国进攻辽西京道的序幕已经拉开,可赵柽此刻既不能名正言顺的出兵攻辽,又无法光明正大的打出援辽抗金旗号。左思右想之下,赵柽想到当年的的‘志愿军’、‘国际纵队’和至今依然活跃在各地的圣战者及雇佣军们,他可以秘密派遣一支军队入辽,不求大败金国占领云州,只求拖延金军的进攻速度,延缓辽国灭亡的时间,等到宋辽两国正式宣战之ri即可。

顺着这个思路,赵柽想到了前世的法国外籍兵团,这支军队英勇善战,一直是法国武力干涉的急先锋,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正与自己所想契合,于是赵柽决定组建自己的‘外籍兵团’,而其基础就是赵勇在他离开灵州回京时带往夏州的那批降军。

赵勇领军到了夏州后,便按照王爷的吩咐暗地中开始招募、挑选志愿者。不问姓名、国籍、种族和过去的条件,以及优厚的待遇,被从各个渠道秘密散播出去,一下吸引了很多想改变现状和隐瞒过去的人。于是不断有人申请加入,其中不乏逃犯、配军、江湖豪客、盗匪和意气书生,多数人都有过‘战斗’经验。

赵勇从中选拔了一万人,编为一个军团。在志愿军团,为了与过去彻底告别、全心效忠军团,不管是谁,只要被录用就要改姓换名,失去国籍。身份一旦被改只有等服役满七年才能更改,连宋人也不例外,所有兵团士兵成为既无过去也无姓名的‘黑人’,能接纳他们的地方只有军团。

当然赵柽不能放弃对这支部队的领导权,让人不服气的是这支没有国籍的军队的军团长竟然是大宋的王爷,当然这个只有军团的高层才知道。兵团组建的同时,一批忠勇军的军官也‘因伤病’退役,秘密加入了军团,成为了军团的各级指挥员。

招募完成后,赵勇依王爷的吩咐将军团编为四个旅和一个军团直属纵队,每旅二千人,四个营,编制和兵种皆如忠勇军,军饷和武器装备皆由王爷供养,可以说是忠勇军后,赵柽的又一支私军。随后,这支部队以新组建河东州军的名义被带往一处沙海中绿洲进行高强度的封闭训练,接受‘洗脑’。。。

经过半年的整训,这支部队接受了第一个任务,接受广丰堂的‘雇佣’前往辽国,一场莫须有的沙漠风暴将他们从原来的世界彻底抹去,开始了新的生活,赵勇带来的便是这支部队的先遣队!

yin山横亘在北部,像像一道天然屏障,屏蔽着山后的北方草原,自古以来就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天然分界线,山脉中山峦重迭,风沙散布,沟壑深邃,林草茂密,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进可以东出南下,进取失地;退可以据险防御,坚守自保。山区本身是农牧交错地带,中段和西段山地散布有大小不等的山地草场,一片片富饶的旱地草场是山脉中出名的天然放牧场所,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中有旱作农业,产量比较稳定。

在辽国德州yin山北麓的库仑镇,属于薛特部的世居领地,这里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商户,名为广丰堂。它在这里已经快十年了,经营着许多牧民需求的茶、布、盐、及其它杂货,手工作坊有碾坊、磨坊、酒坊,又与薛特部酋长搞好了关系,包租了他们大片的土地,一部分作为自己作坊的粮食、饲料基地,剩下的转租给佃户,当起了二房东。

这里的佃户和族众成了广丰堂的消费者,他们在此培育起个市场,在其发展壮大后,经营范围ri益扩大,除农商工牧外,又涉及金融领域,开起了当铺,发行钱引。农民以油料粮食,牧民将牲畜和皮毛卖给广丰堂,而不必拿现款,只凭钱引就能在其经营的百里范围内流通,有资财或信用好的还可以抵押贷款。如今就是薛特部的几个大族族长都成了他的债务人,在女真入侵后这些族长、酋长们干脆不赎了,将自己的土地都给了广丰堂,自己做好了跑路的准备,以至于两年间广丰堂成了这里实际主人,原有的那些部民都成了他的佃户。

由于库伦镇交通不便,运输全靠骆驼驮运,广丰堂组织了一支庞大的驼队,光骆驼就有三千头。他们毕竟是外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便招募了一些丁壮,组建了一支三百多人的护卫队。最近世道更乱,贼寇散兵四处打劫,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和财产,他们又重金聘请来一支人数足有三千骑的队伍。开进了库伦镇。而在此同时。大宋河东军的一支队伍在从夏州移防浊轮砦的过程中,穿越沙漠时遇到了风暴,消失在了茫茫的沙海中,无影无踪。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赵将军,一别多年可是变了样了!”广丰堂的大掌柜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