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这油好使,加一次能走四五百里不用添油。有斤斤计较的生意人便开始算小账,为贪车油这点便宜专门到这里住宿、吃饭,当然有时也经不住伙计们的游说再进点货。但是也有人就冲‘盛义堂’这块牌子来的,他们多是走南闯北的老买卖人,知道这块牌子的分量,与他们做买卖绝不会出现坑蒙拐骗的事情。
当然想粘大便宜的也有,看到盛义堂的买卖红火,便想着入个干股、强买强卖垄断蜡烛生意、甚至空手套白狼想占了这块风水宝地,可他们付诸实施时却发现边上又多了块方方正正的牌子,里边有穿着军服的官兵出入,顿时熄了心思,当兵的可不讲理,打了也白打,更厉害的是那些兵都是经略安抚使的亲兵,打了还没处诉苦去。
有了蜡烛的收入,赵柽认为西北的收入逐步可以支撑亲军的各项开支,而自己的战略重点在西北部,产业转移的时机到了,他分别给逢喜和孟涛、郑寿、郑禄几人去信,吩咐他们将涉及军工的枪、炮、子弹、火药各个工坊逐步北迁,襄邑只留下民用产品的生产,工坊将生产方向除农具外,转向船舶制造,扩展海外贸易。
赵柽在信中付了一张香水的生产‘秘方’,其中具体怎么配制由他们继续开发,依然是以奢侈品的面目出现,这个将能快速积累资金,增加庄子的收入,补充各项所需,维持各个系统的运转,使工坊转移后不影响庄户的收入,稳定住人心。
。。。。。。
赵柽在河东折腾了近一年,童贯也没闲着,他的案头摆着一本公文,这是对七月割牛城之战的通报。西北六路经略安抚使童贯命廓州防御使何灌出奇兵从肤公城发动夜袭,成功拔掉了西夏设置的堡寨割牛城,以大捷奏禀皇帝,龙颜大悦,赐此城堡名统安城,以示统领边境靖安虏夏之意。
赵柽在地图上找到了割牛城的位置,这里确实是个险地。经去年的古骨龙城之战,宋军击败西夏军事统帅晋王察哥,控制了大通河一线。大通河川处于河湟角厮罗旧疆和西夏的庄浪河之间,是西夏西战线与宋之间两河一山三道天险的第一道防线。而割牛城便是癿六岭上一道关口,此城四面环有高山,中路仅开一线通行,侍险扼守甘青要道,西夏凭藉此城稳守庄浪河川,进而控御永登北境。割牛城一失,则西夏西线防御中心右厢卓罗南军司就彻底完蛋,通往西夏心脏的兴灵地区的大门被打开,从此生杀予夺,死生由人了。
“唉,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赵柽研究完地图,扔下笔长叹一声道,正是因为此战的胜利,让童贯被冲昏了头脑,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决心实现攻克右厢,终取兴灵的战役目标,达到先扫除西夏的威胁,稳固西北后院,然后北上征伐辽国,恢复燕云的战略目的。
赵柽作为后来人知道统安城一战,以‘天生神将’刘法战死,二万铁骑丧失殆尽,再失统安城结局,此后两国再次息兵。宋朝西军准备背上伐辽,却被方腊起义拖住了脚,结果两番大战下,西军耗尽了精血,终于兵败燕京城下,而后是一败再败,一蹶不振。而西夏却抓住了机会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在靖康之变后重夺故地,宋朝先后征伐数十年,三代帝王的心血,耗费了无数钱粮,十几万将士的血肉换来的土地全部付之东流。
“如何才能打破禁锢,改变历史困局,让悲剧不再重演呢?”赵柽看着桌上的跳动的灯陷入了沉思。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全文字无广告 第一百四十六章 胜利后的隐忧
宋时的蜡烛和现代相比,由于所有材料的问题还存在许多缺点,蜂蜡和虫蜡,这些东西产量少,属于稀缺物资。因而大量使用的还是动物性油脂,但是脱皂技术还得等七八百年后才发明,因而油脂做成的蜡烛,由于含有甘油,燃烧时火焰带烟,气味难闻,可就这也不是普通人家能用的起的,肉都吃不上,哪来的油脂啊!
赵柽指挥着几个工匠先将石蜡放到几口大锅中加热融化,充分搅拌脱水去杂质,然后将称量好的红染料和香料加进去,再将蜡汁灌进放了烛芯的模具中,一连做出了十六支才罢手,等蜡汁完全冷却凝结后,拆毁模具,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十多支红彤彤,有个壮汉腰粗,一人多高的巨型蜡烛。最后上场的是两个雕刻匠,他们按照王爷的吩咐在每支红烛上刻上一百个‘寿’字,又分别在蜡烛上雕上十二生肖,用金粉描绘,才算完工。
那时如果有吉尼斯纪录估计这些蜡烛准能在当年入选,因为那时制作蜡烛的原料比较软,遇热更软,烧到最后就是一滩,无法做出这么高大的蜡烛。剩下的石蜡赵柽也没浪费,做成了普通的蜡烛,只是将烛芯由一股改成了三股,比小看这一点,这解决了过去几百年频繁剪烛芯的麻烦,‘红袖伴读,共剪西烛’说起来很美,其实那是很无奈的选择。
蜡烛制作完毕,赵柽命人用黄绫将蜡烛包裹好,装进定做的箱子中,派专人押运送往京城,给他爹贺寿。此后几天赵柽亲自主持试验,将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从石油中提炼出了汽油、柴油、煤油、沥青和润滑油。汽油做什么用他还没想好,这时代造出汽车、拖拉机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烧火还容易失火,不过他也都妥善保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