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钱不能少(2 / 4)

两万人还不到七千支枪,缺口太大。。。

九月初一,赵柽主持了‘忠勇军’授旗暨成立仪式,营地正式命名为‘九宫寨’,邀请了驻太原城的各级官员观礼,让他们看了一场军事表演,参观了营区。仪式后也没有大吃大喝,而是招待他们吃了一顿大锅饭,连桌子都没摆,更别提酒了,跟当兵的一样席地而坐围成一圈,中间一大盆子牛肉炖萝卜,一盆羊杂汤,还有一大筐炊饼。

在王爷盛情的劝诱下,每位宾客每人都吃下了三个炊饼、喝了一大碗羊杂汤,外加一碗牛肉炖萝卜。不过吃完了王爷就诉苦,说什么士兵疾苦,马上入冬,取暖的劈柴烧炭还没有,马料都不够过冬、吃的太差军士们要开小差、现在人都到了兵器还没着落。。。反正就是穷,没有钱,你们看着办。

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王爷先捐出了自己三个月的俸禄,留给忠勇军补贴伙食,其他人也琢磨过来了,这场热闹不是白看的!虽然这饭钱有点贵,也不能不掏,真要不给,就怕他端起王爷、上官的架子,查查他们的家底,问问钱的来路,要不就跟他爹打个小报告,就把自己的饭碗砸了。至于收了多少‘捐助’,赵柽没问,反正赵仁送他出来的时候,高高兴兴的表示到新训结束不麻烦王爷了。

。。。。。。

安排好了一切,赵柽的病也好了,回到太原官署,只带了三十多个人回城,其余的人都留在营中一起参加训练。公事都有何去非和黄经臣两人打理他也放心,不担心出什么乱子。今年也算风调雨顺,秋税征收上来,也上缴不了多少,河东地处兵家重地,驻扎的禁军就有十多万,每年粮饷就达三十多万石,还要周济陕西诸路,剩下点余钱就大家的红,反正上下一条心,尽量把钱留在地方,几个监司也早就吃饱了,自然不会多事。

只不过天宁节就要到了,进贡的物品不能少,大家此时全都绞尽脑汁琢磨给皇上送点什么生日礼物。大家着急,赵柽更着急,谁都能冷落,就是自己的爹不能怠慢,那就是自己的摇钱树,大靠山,现在还不到倒的时候,自己外放了怎么也得弄点拿的出手的东西。玻璃、焰火、烧酒这些东西都不新鲜了,可地方上的特产早就被挖掘殆尽了,这方面是行不通了,只能在创新上打主意。

真是困了就有送枕头的,正当赵柽苦思冥想的时候,见喜美滋滋的报喜来了,他再次临危受命,充当了的特使拿着王爷画的一堆东西到基地当监工,试制新产品,经过半个多月的苦战,终于有了结果。

“这是汽油!”

“这是柴油!”

“这是煤油!”赵柽拿起见喜带来的几个罐子,打开一一闻了闻道。

“这个就是石蜡!”赵柽看到一个罐子中凝成一大块的黄乎乎的油脂似的东西兴奋地道。

“王爷,你要小心,这些东西蘸火就着,用水越浇越旺!”见喜心有余悸地说道。

“嘿嘿,你是不是被烧着了!”赵柽看看见喜半秃的眉毛笑道。

“唉,我这次真是为了王爷赴汤蹈火了,那东西稍不留神就是一场大火,弄出这些东西差点出了人命!”见喜叹口气,苦着脸说道。

“见喜啊,这次咱们又能发财了,这次我给你算个股份,怎么样?”赵柽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

“真的吗?”见喜脸上的晦气马上一扫而光,瞪大眼睛说道,他可是知道王爷就是聚财童子,他说能挣钱的东西,都能赚回个金山银山的。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全文字无广告 第一百四十四章  钱不能少

“敬礼!”当赵柽走进襄邑来客的临时驻地时,以襄邑北府兵马留守赵廉为首的一众人列成两队,在口令声中抬手敬礼。

“诸位辛苦了!”赵柽回礼道,看着眼前的一个个略显疲惫,却精神矍铄的小伙子们,他的眼睛湿润了。

“愿与王爷同生共死!”众人脸上带着决绝齐声答道。

“王爷,战死的子弟送回襄邑后,已经安葬,家属妥善安置。乡亲们请我转告王爷:襄邑子弟为王爷亲军奋战而亡,是他们的荣耀,请王爷不必为此疚恨。各个庄子的里正、耄老一致决定:再从各个庄子中精选五百人补入王爷的亲军,此后但有伤亡,不论损伤多少,就为王爷补充多少子弟!”赵廉朗声说道。

“乡老的厚谊,赵柽受之有愧,远隔千山万水,无法面谢,赵柽在此遥谢了!”赵柽说罢,面向东南深施大礼,抬起头时已是泪流满面。

“王爷保重!”所有人单膝跪倒齐声吼道,眼中也是泪光闪闪。。。

赵柽随后安排酒宴为大家接风,家乡来人的消息传的飞快,各营的襄邑籍老兵们纷纷前来探望,打听家人的情况,而新来的也纷纷将他们家中捎来的家信和物品转交,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赵廉带来郑寿、逢喜等人的书信,并详细介绍了近一年中府里的情况,今年因为各个工坊全力生产军需产品,导致盈利下滑,但是酒类的热销和设在各个州府的酒楼、邸店全面盈利,勉强做到了略有盈余,所以今年的收入比起往年要差很多。

这些情况已在赵柽的意料之中,现在解决的办法就是将军工产品的生产重心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