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锦袍;大河堡上下官兵获赏者甚重,其中授官着达百人,战死、战伤者除获国家依例抚恤外,还得到一份,这是赵柽从缴获中分予的。
参加战斗的人都知道,守城歼敌的主力是王爷的近卫队,可反观他们的奖赏却不如大和堡的守军,获官着只有十余人,转官者不过五人,连一向认为蕃汉待遇不公的弓箭手们都觉得他们抱屈,可也让他们知道王爷赏罚分明,绝不偏袒,待蕃汉一视同仁,是自己的贴心人,全军士气为之一振,又有不少蕃户来投,其招募弓箭手及义勇的工作也更为顺利。
襄邑军的反侵耕战斗现在也取得了成果,现在神木堡至大和堡一线禁界以南,夏人不敢窥视,纷纷远避,放弃了大片的良田,四个骑兵营在战斗中也得到了锻炼,他们甚至兵至长城一线,袭扰夏国所立寨堡,几次战斗后打8得他们不敢露头,只能堪堪自保,不敢出城护耕。
面对一片大好形势,赵柽却不乐观,一是西夏不会任自己长久如此,丧失了大片的耕地对大宋来说也许不是件了不得的事,但对于西夏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他们定会集重兵夺回;二是这片土地与西夏接壤,虽有众多堡寨,但是地处偏远,调运给养不易,无法屯集重兵,可如果占领横山一线险要之处,恃险而守,就不用配置太多兵马,背靠大片的良田,给养也可就地解决大半,这样就能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赵柽的书案上放着几份新收到的情报,一份情报显示在兔毛川一带发现夏军大量侦骑,似乎预示着有所行动;另一份情报却显示夏军左厢神勇军司也有异动,现在各部族都在征集粮草,招募士兵,整修盔甲兵器,这一切表明夏军也要采取行动。
一切情报显示夏军将有大的行动,而其指向一路是麟州府治新泰,一路便是银城一线。赵柽久久的凝视着墙上大幅的麟,府、丰三州地图,如果夏军从兔毛川发动进攻,面对的将是镇守麟州的府军和河东第三将,兵力有一万之众,而从兔毛川的名字就可判断,那个川谷肯定狭窄,不适于大规模调兵,过去夏军进犯麟州也都是穿越明堂川至银州,然后上溯霞芦川攻击麟州地区。
“那么兔毛川一路很可能是佯攻,对新泰地区保持压力,让府军和第三将不敢妄动!”赵柽做出了初步的判断。
赵柽的视线又转向另一路,侵入银城地区的道路主要有三条,分别是霞芦川、佳芦川和秃尾河谷,而三条通道的汇集地便是刚刚发生过大战的大和堡,赵柽用笔在大和堡上重重的画了个圈。
“攻取银城,解除宋军对横山中路一带的压力,夏军就必须占领大和堡,然后挥兵南下,扫除大和寨与神堂寨,再北上银城。”赵柽的笔在银城地区画出了夏军的进攻路线,这是一个以大和堡、大和寨和银城为顶点的三角形,
“屯重兵于大和堡,以夏军打一场攻防战?”赵柽摇摇头,虽然守住了城池,但是川外地形宽阔,无险可守,难以实施合围,最后还是一场击溃战,上次的战斗就是例子。
“如果放弃大和堡,将敌人放进川谷,则险地死守,然后重夺大和堡,那么这条山谷不就变成了一条巨大的口袋了吗!”赵柽脑子飞快的运转着,准备二战大和堡。
第一百一十三章二战大和堡
第一百一十三章二战大和堡,到网址
第一百一十三章二战大和堡
西夏粮食不足,一遇上荒年就依赖输入,而东北为契丹,西面是回鹘,西南是吐蕃,均为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政权。所以,西夏进口粮食只能是来源于宋朝。但是,宋、夏间的贸易是很不平衡的,北宋政府又常常把盐铁、粮食作为制裁西夏的手段,禁止贸易。宋虽然以贸易保护手段禁绝西夏输入青白盐,来保障宋国内的盐商的利益及对西夏进行经济制裁,可是西夏对宋的走私贸易从来都没有真正中断过。
走私确实是刀头上舔血的勾当。但是,没听说过‘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干’吗?到了本朝,西夏累积的走私门路与人脉,已经是盘根错结,双方的边将和民众都广泛的参与进来了,即便是战争也难以阻止啦!
野利驻守佳芦川,这里交通便利,他岂肯放过这条财路,其与大和堡堡主早就勾结在一起,暗通有无,两人共同发财。这也是即使去年遭了灾,今年他也不愿意去攻打大和堡的原因,但是小王子之死把他逼到了绝路上,不得不出兵。而他们同时也商定,演场戏给双方的领导看打一阵立刻便撤,可偏偏遇到了赵柽这块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最后成了假戏真做,一方丢职罢官,另一方损兵折将。
野利看张军使掏出的东西正是他送给对面盐商的通行令牌,有了这个可以再屈野河道佳芦河任何一道关卡畅通无阻,没想到现在却成了通敌的证据,“军使,这个确实是我衙中的令牌,不过早就丢失了,原来却是让他们盗走了!”野利也不傻,如果说是自己给的,通敌的罪名就坐实了,现在打死也不能承认。
“呵呵,野利军监,那么这些书信也是宋人伪造的喽?”张军使又掏出一叠书信晃了晃玩味地说道。
利有点发懵,摸不清状况了,自己与宋人生意上往来的书信怎么会到他的手上,可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