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放到基层各部门的时候也都能善尽职责
宋朝的文官是一定要经过考试科举,要有一定的文才宋朝的大文豪不一定是权臣高官,但是朝廷大员绝对都有一定程度的国学文章水平相较之下,宋朝的武官标准就比较没那么严苛虽然要求一定要有边功,但是这个“边功”不一定要真刀真枪上阵厮杀才能够也能够让某个人去担任监军或军中文事务官,在边境前线“历练”个几年镀层金,回来之后自然就有可资提升的资本了
于是高俅在基层安分了几年后,赵佶趁着这次童贯征伐吐蕃宗喀国残余势力的机会将高俅塞到西军之中,童贯就把他安排到了刘仲武的手下刘仲武这个人由于他当时没能在第一时间稳固高永年死难后的局势,导致了宋夏战争优劣形势的大逆转,闹得童贯险些倒台,所以童贯对他没啥好感,在打仗自然不会重用他,将高俅安排在这里既能保证他的生命安全,也能够防止高俅立了大功和自己争权
但事情往往会出现不测,富贵险中求,为了洗雪前耻,为了立功露脸刘仲武豁出去了,干了件擅自行动的事情,结果这事玩大了,抢了别人的功劳,此举形成了西军参与此次征讨的将士们普遍的不满,也令总司令童贯相当不悦于是,在战后,童贯向中央汇报之时,在立功人员的名单上就没有把刘仲武的名字给列入了——其他友正在看:
不过,在这个时候,却有一个人出头将刘仲武的“功劳”给报了上去给宋徽宗这个人就是在刘仲武军中担任参谋、文、监军等职的――高俅他疯了吗?就算刘仲武此役没有什么太大的战功,高俅在刘仲武军中历练一段时日之后,还是能够调回开封高升的他难道是想升官想疯了、急着调回去,所以才冒着得罪西军大部份将士与童贯的风险吗?
几乎就在高俅揭露童贯掩刘仲武之功的同一时间,另一个人对授童贯“开府仪同三司”表示了强烈的反对蔡京不但拒绝签署宋徽宗授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的诏,还公开说:“童贯以一宦官而得节度使高位,已是位极人臣了怎可再将使相开府仪同三司一职的通称高位授与一个宦官呢”于是,童贯因为被高俅揭了掩刘仲武之功,以及蔡京的反对,虽然仍赏其收复洮州与积石军之功,但是,开府仪同三司――就不用想了
赵柽想到这里,发觉其中有些不妥,蔡京的行为,乍看没什么,但是细一点想,又有些不对劲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蔡京对童贯不满且嫉妒,所以才反对授童贯予开府仪同三司但是其中依然有疑点,高俅官卑位轻,他怎敢开罪童贯?除非他有所仗恃,不害怕童贯以后给他小鞋穿
那么,让高俅有所仗恃的人,会是谁?从表面看可能是蔡京,终究蔡京几乎是与高俅同一时间对童贯发难的然而,现在朝中各方势力,虽然是山头林立,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三足鼎立之势,公相、媪相、隐相各居一方,三人关系错综复杂,时分时合,但是能与掌西军的童贯抗衡的便是蔡京,梁师成的势力还难以到达这里蔡京虽为宰相之尊,但其政治能量也就与童贯不分上下而已,高俅会相信蔡京能保住他吗恐怕他后边另有其人
“现在高俅回京了,和西夏又打了两年,童贯连番取胜,势力愈发膨胀,可恰在此时,自己被送到了西北,难道也是被人利用了?”赵柽想到这里,连苦笑都没有了,千算万算上蹿下跳,自己还是太嫩了,被人耍了还在沾沾自喜,终究没能逃出那些‘老流氓’的算计
第九十六章难逃阴谋
大军一日日的西行,离目的地也越来越近,现在果如王爷所说,他把部队的供给给外包了,现在每日到了宿营地,不用多久,就会有人车拉马驮的将所需粮草,菜蔬送上门来"而那掌柜的都会亲身去与王爷结账,于是风传王爷在其中吃了回扣,但这话也只在那些补充进来的原禁军士兵中传播,老兵们听到了,都是翻个白眼甩下一句‘没见识’,将手下的兵们教训一番,在襄邑谁不知道王爷是老买卖人了,挣得钱都是以万为基数计算,他会去费尽心思贪几个菜钱,那才是遇到鬼了呢
谣言止于智者,没几天大家都不说了,因为每次送货的掌柜的都是高高兴兴的来,垂头丧气的走,而王爷这会儿却是最高兴的时候,完事后往往哼着小曲领着几个近卫去巡营,碰见过去老营的家伙们就拉着人家吹嘘今天又从那奸商手心里抠出来几个铜板,那得意劲儿好像占了多大便宜似的老兵们这时却往往会揶揄王爷是奸商中的奸商,抠门中的抠门,极品的吝啬鬼,他也不恼,嘻嘻哈哈笑闹一番,第二天依然如故,大家都一致认为王爷是被何参议这几日教训的狠了,没事又拿人寻开心找平衡呢,不过也好,省的他憋出毛病来
一日不到地方,赵柽的入职培训就不能停止,现在不光何去非和黄经臣两个人了,有时许宏和王瑾也会被拉上车,给他讲解地方上官场的规矩,办事的程序,以及一些大家默认的潜规则,免得王爷哪天出丑,让他们这些当手下的跟着丢人
今日主讲是崇宁年间曾跟随童贯参加过河湟开边王瑾,由他给王爷引见西军的形成和主要军将
在大宋仁宗之后,由于太祖、太宗哥俩的大力整饬,禁军的战斗力进一步的下降,在对内对外的战争中频频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