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整军(2 / 4)

队、执法队和王爷的近卫队组成。赵孝任机炮队队正,辖臼炮、速射炮和重机枪三个分队,炮队每分队六十人,各配火炮十门,随行弹药车十辆,骡马五十匹;机枪分队辖五个机枪组,每组配手摇式重机枪一挺,随行轻便弹药车一辆,每组有射手、副射手、弹药手、驭手共五名,骡马两匹,共计三十人。执法队队正赵义,辖一百人,负责纠察本军违法、违纪人员,反特锄奸,执行军法等工作。斥候队队正蒋飞,辖一百五十人,配马二百二十匹。负责刺探军情,战场侦察,收集情报、截杀敌人派出的斥候、情报人员。

近卫队队正兼王爷侍卫长赵信,副队正旺福,辖近卫一百三十人,包括内卫四十人,外勤九十人,比从前增加了人手,负责制置司的安全警卫、重要人物的保卫工作以及一些见不得光的秘密行动,这里可以说集中了全军的最精锐力量,看过他们训练的高宠曾说过,如果让我正面进攻他们占据有利地形防守的阵地,恐怕就是搭上全营人的性命恐怕也难以突破,如果是在黑暗中对决,自己的部队只有挨打的份儿。。。

这次整编把亲卫队整个打散,分配到各营,担任从指挥使到伙长的各个层次的领导,他们将成为整个部队的中坚力量,现在部队还有缺额,但大部都是辅助兵种,将由从禁军中选拔的人充填。

赵廉过去一直协助赵仁工作,这次赵柽将他留在了襄邑,他将和从亲卫队一队留守老兵与从社丁中抽调的一批精锐重新组建王府卫队,这些人将作为种子部队,担任起训练新兵和保护襄邑的重任。赵礼多谋谨慎,赵耻有勇有谋,都可以独当一面,但赵柽没有让他们领兵,而是将他们放到了赵仁身边作为参谋使用,从大局统筹方面进行锻炼,作为人才储备。

。。。。。。

宋朝在王安石变法后,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将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将下设“指挥”。每“将”自二千多人至1一万多人不等,通常为五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全国编为一百四十多将,北方以路为单位,其下以第一、第二序号编制;东南地区统一编为十三将,三千二百人以下的只设正将。由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兵士,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提高战斗力,每将在正、副将下设准备将、部将、队将、训练官、押队、使臣等。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除了系将禁军以外,没有编入将兵之内的禁军,称为不系将禁军或不隶将兵内禁军。

赵柽整军完毕,马上将名册飞马送到京城。因为他的部队是皇上点了头的,所以被列入不隶将兵内禁军,也就是说它不隶属三衙任何一支禁军,而是有独立番号的禁军部队。宋代实行“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帅臣主兵柄,兵部管后勤,各有分守”的制度,现在大家都急着呢,特事特办,枢密院立刻准了,马上转到三衙,三衙批了,马上指示兵部发饷、发装备,五天之内连来带去全部办完了。

*

第八十二章整军

第八十二章整军,到网址

第八十二章整军

澶渊之盟的订立之后,北宋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守内虚外的政策逐渐形成,统治者的政治目光注视着“内患”,国防策略由积极进攻一变而为消极防御,再变成屈辱求和。再加上北宋政权政治上的日益保守和**,导致了军政废弛。从此,禁兵的发展走上了一条冗兵冗弱的道路,最大的特征就是兵额急剧上升。

大批新召募的士兵,既未经战争锻炼,又缺乏必要的训练,加之生活环境恶化,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素质低劣。应募人员之中,有一般农民,四方不逞之民,失职犷悍之徒,无赖奸滑之人,游手无籍之辈,素质低下。宋王朝为了防兵变,朝廷对待禁军士卒,采取的都是厚养和姑息政策,一旦应募成职业兵,则终生安佚而享丰腴,想尽办法减少对他们的刺激。正是由于这种养兵制养成了士兵骄惰的性格,使得兵营中骄情之气益发浓重,士气和军纪仅成为次要的东西。

兵额确定下来了,虽然出乎赵柽的意料,但是白给的他不能不要,马上安排人手去禁军各营选兵,他的要求不高,达到入选禁军标准的,当兵两年以下,年纪不超过二十五岁,籍贯为川、陕、河北山区的最佳、能骑马、有特长、服从性好的,参加过大校阅的也可,军官是一个也不要。

之所以做的这么极端,因为赵柽明白,以其让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还不如不要。那些入伍时间短的兵正处于被压迫期,生活在军营的最底层,每日战战兢兢地过日子,还没尝到老兵当家作主的‘滋味’,沾染的坏习气还少,而他们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懂得些规矩,能忍受的了自己新军中那些严苛的纪律。要是老兵油子,有战斗经验的还好,可这帮人除了轮到到外地‘驻泊、就粮’外就没离开过京城附近的地面,更没上过战场,只有一身偷奸耍滑,欺下瞒上的毛病,收拾他们还得费事,还不如让他在这烂着!

十一月初十,赵柽这边命人在禁军中选兵,那边就以募兵为名出了京城,直奔襄邑,这个才是重中之重。扩军早有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