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讨人嫌(一)(2 / 4)

,很快到了宫门外,候班的举子立刻殿谢恩,皇勉励几句,赐下官职,这铁饭碗就算端了。

赵柽冷眼相看,这状元郎四十来岁的年纪,是激动的语无伦次,浑身颤抖,看样子也考过几榜了,今天中了当然高兴。自宋代起,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经吏部选试,简直是一步登天,从此脱贫致富,不再为吃喝烦忧了。接着是李四、王五、马六。。。中了榜眼、探,赵柽眼皮都懒得抬了,听他们啰嗦半天,连他们长相也没记住。

“进士第十名梁宝、十一名孙款、十二名钱孙、十三名胡扁。。。,进殿谢恩”到了后边就成了批发啦,一群人跟着引领的小黄门进来谢恩,然后由礼部尚宣诏赐官,这时的赵柽像是喝下了二两老白干兴奋起来,眼珠子乱转,下打量。

“娘的,看来情报不假,这梁宝几个人和那梁姥姥确实有瓜葛”瞅瞅那些授了官的举子们前行礼,都会微不可查的向拱下手才会退下,站在皇身边的梁师成点点头,看着底下的举子们一幅胸有成竹的样子,仿佛这一切都是他安排好的,理所应当的受了。

乐声落,大典礼成,赵佶正准备再补充几句的时候,突然赵柽出班高声道:“启禀皇,臣有本奏”他话音一落,朝的百官都是一哆嗦,燕亲王今天又冲谁来了,他现在每次朝每空过手,太讨厌了,次次带着本奏,已经有多人被他参倒了,虽说都是些侍郎、寺卿之类的小官,可谁也不敢保哪天参到自己头。

“燕亲王,有何事启奏”梁师成说今天给他准备了惊喜,赵佶想着大典结束赶快去看,可见是儿子启奏,立刻准奏,按说南班官都是摆设,有些宗室终其一生没在殿发过言,可自己儿子不一样,他是为自己好,那些官员领着自己的俸禄,却还想从自己口袋里往外掏钱,下一体的蒙自己,还好自己的儿子给看着呢。

“臣要告内侍省承旨梁师成,操纵科举,欺蒙圣听,徇私枉法,中饱私囊”赵柽大声道。他的话音刚落,朝堂响起一片长出气的声音,这事和自己没关系。大家现在都怕了,燕亲王虽然是亲王,但是他有官无职,也管不着自己,可皇喜欢他,对他的话是无条件的信任,让他对的人,到目前为止还未失过手。

“知道为什么燕亲王要参梁承旨吗,他哪得罪了那位爷了?”前边的人怕皇看到不敢吭声,后边的不怕,窃窃私语道。

“不知道,听说前边的几个都是因为在底下说了他几句闲话,开了个玩笑,那位就恼了,现在谁没点。。。啊”那位仁兄一幅你懂得的模样道。

“我知道一点,那位爷想安插个人找了他,梁承旨却要五万贯钱,那位爷能答应吗?这不是找不自在。”另一位说道,自从太祖发明了这种长着长翅膀的乌纱帽,防止官员们窃窃私语,大家都练成了‘传音入密’神功,身不动,头不歪就能说悄悄话的本事。

“这下有戏看了,两个都是皇身前的红人,看谁倒霉?”

“切,看你就不成熟,两个人都没事,倒霉的肯定是那些有瓜葛的人,不过那位爷也真够讨人厌的,不小心让他抓住把柄,半辈子的辛苦就白费了,想那些能走到这大殿的人,哪个没万八千贯的”

“神仙打架,倒霉的总是咱们这些小鬼”那位听完脸一沉,这回可不要把自己也牵扯进去,自己就吃了顿饭,跟着喝了两回酒。

梁师成,字守道,出身小吏之家,父母中年得子,视为至宝。术士看相,说他左、右眉的骨胳隐然高起,这叫日角骨或月角骨,属于大贵之相;眼睛黑白分明,很有光彩,将来必定一帆风顺。但这贵人十余岁时父母双亡,流落于汴京街头,他初识文墨,因家教而知官场情态,天生聪慧狡黠,善于应变,一心想实现富贵梦。

在街头混迹多年后,梁师成感悟道,若想成功,必须自宫。于是勇敢的放弃了女爱的生活,一咬牙一跺脚,把小dd割了,净身入宫,很幸运地被大内侍贾祥收为徒儿。他很有福气,遇见能抬举自己进步的好人,否则,那一刀算是白挨了。

在师父的影响下,梁师成的文辞进步很快,还投皇帝所好,苦练瘦金体法。自己在皇宫外面的私人府宅里收藏了大量的名人画,之后动用各层关系,请四方俊秀名士来品评观赏,他躲在暗处,听着看着,有哪位名士的见识高超,能引起他的共鸣,就成了他的猎物。一个又一个,他收集了很多,做这项工作时他非常用心,这是他的班底,是他的资本,是他接近赵佶,成为幕后黑手的最基本要素。

梁师成虽多少懂些诗,但根本谈不是什么大手笔,他却喜欢附庸风雅,自我吹嘘。想着自己的出身太低,不利于以后的发展,边开始四处寻找亲爹,几经选拔他看了苏大学士。

这时就得抱怨苏轼苏大学士几句了,他要是生活检点些也不会让这只苍蝇盯,苏东坡一生姬妾众多,风流韵事层出不穷,而他对这些姬妾的态度,则基本是无情无意,完全如宗法制度,仅仅是将她们视作私人物品而已。苏东坡平生坎坷,多次被贬,贬官之时,将身边的姬妾一律送人,这也许可以作无奈解释;然而这其中据说有两妾已经身怀有孕,他也无暇过问,这就有点不近人情了。

梁师成据此说自己出自于苏轼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