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国结的起源与发展(服饰之结特写)(3 / 5)

容易获取,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穿着需求随时制作或调整结的样式。而且如果衣带损坏或者需要更换,也比较方便。

4. 制作方法

- 单结制作:取一根衣带,将其一端绕过另一端,形成一个简单的环形,然后将带头从环中穿过并拉紧,就形成了一个单结。这种结简单易做,用于固定简单的衣物。

- 蝴蝶结制作:先将衣带交叉,上面的带子绕过下面的带子,形成一个活结。然后将上面的带子折成一个环,用手指固定住,再将下面的带子也折成一个环,两个环并排放置。最后将下面的环从上面的环中穿过,拉紧两端的带子,就形成了一个蝴蝶结。

- 复杂编织结制作:如果是制作用于装饰的复杂编织结,首先要准备多根细绳或者衣带。例如制作一个简单的三股辫式的结,将三根衣带的一端固定在一起,然后像编辫子一样,将左边的衣带交叉放在中间的衣带上面,再将右边的衣带交叉放在新的中间衣带上面,如此反复编织,最后将末端固定,就形成了一个有编织纹理的装饰性结。

1. 代表作及作者(可能)

-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服饰之结:这座古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战国时期楚国服饰。这些服饰上的结饰是当时服饰之结的典型代表。由于是古代手工艺人集体制作,很难确定具体作者。这些服饰之结包括用于固定衣襟的实用纽结和装饰领口、袖口、腰带的装饰性结。其中的装饰性结造型精美,有的与玉佩、珠饰等组合,体现了当时楚国贵族服饰的华丽。

- 曾侯乙墓出土服饰配件上的结:曾侯乙墓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许多服饰配件带有精美的绳结。这些绳结可能是当时曾国工匠所制。这些结和青铜器、玉器等组合在一起,其设计精巧,不仅有装饰作用,还考虑到了与其他器物的搭配和实用性。

2. 制作方法示例(以蝴蝶结为例)

- 准备材料:需要一根合适宽度和长度的衣带或者丝带。丝带的材质可以是丝绸,宽度一般在1 - 3厘米左右,长度根据实际需要,一般20 - 30厘米左右即可用于制作较小的蝴蝶结。

- 制作步骤:

- 首先将丝带或衣带交叉,上面的一端(A)绕过下面的一端(B),形成一个简单的活结。此时A端应该在B端的下方。

- 然后将A端向上折成一个环,用手指轻轻捏住环的中间部分,确保环的形状比较规整。这个环将成为蝴蝶结的一个“翅膀”。

- 接着把B端也向上折成一个环,与A端的环并排放置。两个环的大小尽量保持一致,这样蝴蝶结的形状才会对称美观。

- 最后将B端的环从A端的环的中间穿过,然后轻轻拉紧A端和B端,调整蝴蝶结的形状,使两个环的大小和形状更加完美,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就制作完成了。这个蝴蝶结可以用于装饰衣服的领口、腰带或者袖口等部位。

- 实用纽结(以单结为例)

- 准备材料:准备一根衣带,材质可以是麻质或者丝质,宽度根据服装的用途和风格而定,一般0.5 - 1.5厘米左右。

- 制作步骤:将衣带的一端(A)绕过另一端(B),形成一个环形。然后将A端从环中穿过,拉紧后就形成了一个单结。这种单结可以用于简单地固定衣服的衣襟,如日常穿着的长袍或短衣的前襟。

战国时期服饰之结的制作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织物材料

- 丝织品:战国时期丝织业发达,丝绸是制作服饰之结的重要材料。丝绸质地柔软、光泽度好,如绢、绮、锦等不同种类的丝绸都可用于打结。其中,锦是一种用彩色丝线织出各种花纹图案的丝织品,用锦制作的服饰之结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常为贵族阶层所用,不仅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还能彰显身份地位。

- 麻织品:麻纤维也是常见的材料。麻织品相对坚韧耐用,成本较低,适合普通百姓使用。它可以编织成较粗的绳子用于制作简单实用的纽结,固定衣服。

皮革材料

- 兽皮:利用兽皮制成的革带也是制作服饰之结的材料之一。将兽皮经过鞣制等加工处理后,切成合适宽度的革带。兽皮带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常用于制作需要承受较大拉力的结,如武士的盔甲连接部分或者马具上的结,同时也有古朴的质感。

战国时期服饰之结主要有以下几种:

实用纽结

- 单结:这是最基本的一种,将衣带或绳子的一端绕过另一端,穿过中间的环后拉紧,用于简单地固定衣襟,形状较为简单,在日常穿着中广泛应用,其目的主要是防止衣服散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双结:是单结的变形,在单结的基础上多绕一圈,使结更加牢固,适合需要承受一定拉力的部位,比如固定宽大的衣袖或者厚重的披风。

装饰性结

- 蝴蝶结:形状如同蝴蝶,有两个类似翅膀的部分。制作时先将衣带交叉,一端绕另一端形成一个活结,再将两端分别折成环形并相互穿插拉紧。常挂在腰间或领口,作为点缀增加服饰的美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