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的单个人物雕像,造型夸张变形,头部格外突出,如巴库巴族国王雕像,是权力和尊贵的象征,体现了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拜.
- 动物花纹:动物雕像也较为常见,如契瓦拉羚羊顶饰,不同部族的动物雕像各具特色,有的象征着力量、敏捷,有的则与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相关,体现了非洲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动物的敬畏之情.
以下是一些木雕艺术的经典作品:
中国作品
- 《清明上河图》木雕:由郑春辉创作,长12.286米、高3.075米,宽2.401米,融会镂空雕、透雕、浮雕和精微透雕等技法,正反两面刻有大量人物、车辆等,展现街市繁华 。
- 《中华耕织世纪大柜》:吴腾飞作品,总长12.8米、高3.6米、深1.2米,运用东阳木雕浅浮雕特长,展现复杂精美的木雕纹饰 。
- 《国博·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高两米,是国内博物馆收藏的体量最大的宋代木雕,观音神态端庄安详 。
- 《八婺揽胜图》:陆光正作品,长20余米,高7.24米,厚30厘米,展示金华地标建筑等,代表东阳木雕最高水平 。
- 《锦绣中华》系列木雕:陆光正代表作品,工艺精湛,曾被台湾南园收藏,还用于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APEC主会场等 。
- 《王子钓鱼图》:黄泉福用故宫大块金丝楠木雕成,高2.5米,宽3米,屏风上雕刻80多个人物 。
- 《皇帝狩猎图》:徽派高浮雕代表作品,运用多种手法,刻有鸟、禽等多种造型,内容层次分明 。
- 柯世仁黄杨木雕作品:包括伏狮罗汉立像、伏虎罗汉立像、弥勒佛坐像和长眉佛坐像等,福建博物院藏,设计精心,雕刻技法细腻 。
- 明木雕造像: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藏的明木雕彩绘金刚立像,通高92.3厘米,色泽鲜艳亮丽;福建博物院藏的明雕木胎漆金武士立像和明雕木胎漆金真武坐像,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刀法精湛 。
- 《忆江南》东阳木雕屏风:用于G20杭州峰会主会场,以椴木材质雕刻出江南水乡早晨的景象 。
国外作品
- 《太阳鸟原型·炭化鸟形木雕》:沈阳新乐遗址出土,距今约7200年,是太阳鸟的原型,造型简洁 。
在制作木雕花纹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设计规划阶段
- 了解木材特性:不同木材的纹理、质地、硬度等特性不同。比如,质地较软的木材(如椴木)适合雕刻细腻、复杂的花纹,但可能无法承受过于精细的镂空雕刻;而质地坚硬的木材(如红木)可以雕刻出立体感强的花纹,但雕刻难度较大。所以要根据木材特性来设计花纹。
- 契合主题与用途:花纹设计要与木雕的主题和用途相符合。如果是制作宗教木雕,花纹可能会以宗教符号、神话人物等为主;若是用于家居装饰的木雕,花纹则要考虑与家居风格相匹配,如中式风格可多采用传统吉祥图案。
- 考虑构图均衡:在设计花纹图案时,要注意画面的平衡和对称。无论是规则对称的花纹(如回纹),还是自由组合的图案,都要避免出现头重脚轻或局部过于密集、空旷的情况,以保证视觉上的和谐。
雕刻过程中
- 刀具选择与使用:根据花纹的类型和雕刻深度选择合适的刀具。例如,雕刻精细的线条花纹可以使用小型的斜口刀;进行浮雕花纹雕刻时,平口刀和半圆刀较为常用。使用刀具时要保持手部稳定,遵循木材的纹理方向进行雕刻,避免逆纹雕刻导致木材开裂。
- 控制雕刻深度和力度:对于浅浮雕花纹,要精准控制雕刻深度,避免过深破坏整体效果。在雕刻过程中,力度要均匀,特别是在雕刻细节部分,如花卉的花蕊、动物的眼睛等,用力过猛可能会损坏木雕。
- 注重细节与层次感:在雕刻复杂花纹时,要注意展现细节,使花纹生动形象。同时,通过不同的雕刻深度和线条变化来营造层次感,比如在雕刻人物花纹时,人物的衣服褶皱可以用较浅的浮雕来表现,而人物的面部可以用稍深的雕刻来突出立体感。
后期处理环节
- 打磨光滑:雕刻完成后,要用不同目数的砂纸对木雕花纹进行打磨。从低目数开始,逐渐过渡到高目数,使花纹表面光滑细腻,没有毛刺。注意在打磨过程中不要磨平花纹的细节部分。
- 上漆或上色(如有需要):如果要对木雕花纹进行上漆或上色,要选择质量好、与木材适配的漆或颜料。在涂抹过程中,要均匀上色,避免颜色堆积在花纹的凹陷处,影响美观。同时,要注意漆或颜料的干燥时间和环境,确保其充分干燥,以保证最终效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木雕花纹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以下处理:
打磨处理
- 粗磨:使用较粗目数(如80 - 120目)的砂纸,对木雕花纹表面进行初步打磨。这个阶段主要是去除雕刻过程中产生的刀痕和毛刺,使花纹表面初步平整。打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