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人物为点缀,具有早期山水画稚拙、古朴的特色。在表现技法方面,多以不具皴笔的细线勾写山势,然后施以青绿颜色,画中人物多用粉直接点成,山间树木的表现勾点并用,树叶兼用“双钩夹叶”法与“点花”法,整体上具有工整细巧、绚丽多彩的艺术特色,进一步影响了后世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轨迹。
- 阎立本: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官至右相,封博陵县男。善画台阁、车马、肖像,尤其是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和风格画。其作品备受当世推崇,存世画迹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的事件,画家通过对人物形态、表情、动作的细致刻画,成功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身份地位,同时也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宏大场面和重要意义;《历代帝王图》描绘了从汉昭帝到隋炀帝共十三位帝王及其侍臣的肖像,寓褒贬于人物的精神形态的刻画之中,鲜明生动。
- 吴道子:又名道玄,画史尊称画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他一生主要从事宗教壁画的创作,题材丰富,兼工山水,描绘蜀道怪石崩滩很有名气。其作品风格独特,线条豪放洒脱,被称为“莼菜条”,且突破传统的重彩缤纷,创造出“吴装”,即“傅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以焦墨线为主,淡彩为辅。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等,虽然现存作品多为摹本,但仍能从中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张萱:京北(今西安)人,活动于盛唐开元年间,曾为画直,实即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婴儿画,常以宫廷游宴为题作画。他的贵族妇女画反映出盛唐时代的享乐欢快气氛。代表作品有宋徽宗赵佶临摹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玄宗时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情景,成功地表现了当时豪贵生活的骄纵富有;《捣练图》描绘了唐代妇女捣练、络线、熨平、缝制等劳动情景,情节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 周昉:字景玄,又字仲朗,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官至宣州长史。善画,是继张萱之后以画贵族仕女着称的盛唐画家。其传世仕女画着名作品《挥扇仕女图》卷,系描绘宫廷妃嫔、宫女的日常生活,共 13 人,有挥扇、托盘、抱琴、理妆、观绣等各种神态,形体丰满,服饰华贵,绘画用笔方劲古拙。
- 李思训:唐代画家,“北宗”山水画之祖。曾任过右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他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多以华丽的色彩和精细的笔法描绘宫廷园林和山水景色,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代表作品有《江帆楼阁图》等。
- 李昭道:李思训之子,同样擅长青绿山水。他的作品在继承父亲风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变化,使画面更加生动细腻。代表作有《明皇幸蜀图》等。
五、影响与传承
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对中国绘画的影响:隋唐绘画的高度成就为中国绘画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题材内容、风格技法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为后世绘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借鉴。例如,人物画中对人物神情和心理的深入刻画,山水画中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的发展,以及花鸟画的初步形成,都对后世相应画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的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的绘画,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隋唐绘画的影响,不断发展和完善。
- 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隋唐时期,中国的文化艺术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绘画方面,日本、朝鲜等国家的绘画艺术都受到了隋唐绘画的影响,如日本的“唐绘”,在题材、技法、风格等方面都借鉴了隋唐绘画的元素。这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促进了亚洲地区绘画艺术的共同发展。
总之,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题材内容,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繁荣,对后世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以下是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一些代表作品:
- 人物画:
- 阎立本:
- 《历代帝王图》,描绘了从西汉到隋朝的十三位帝王形象,通过对帝王外貌、神情、姿态等方面的刻画,展现了不同帝王的个性和气质,同时也反映了画家对历史的思考和评价。
- 《步辇图》,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