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杜鹃缺水了(2 / 3)

沈青环视屋内一圈,于西南角看到一堆木炭。

他走上前摸了摸,很干燥,拿起一根木炭,用手一甩,能甩出一阵灰雾。

啪---

沈青扔掉木炭,折回原地。

“木炭,吸附水分子能力极强。

木炭一点都不潮,浮灰还一抖就落,表示...空气很干燥。

杜鹃养在这里,叶片、花朵,水分蒸发快,杆子上的绒毛,吸不到足够量的水分,只能将杆内存储的水分,供给出去。

久而久之,杆子因缺水皱缩,与侧枝的连接处,也变得尤为脆弱,叶片、花朵、花苞,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缺水状态。

花朵和花苞,表症在子房和胚珠处,不易被人察觉。

叶片,表症为黑枯,一眼就能瞧见。”

子房和胚珠,就是花托-花蕊间鼓囊囊的部位。

季雪捡起数个花苞和花朵,将它们一一掰开,果然,子房也有点皱巴了。

季雪:“把杜鹃搬到客厅,窗户上安个帘子,能补救一下吗?”

沈青:“杜鹃,惧光,但又离不开光。

这间房子朝西,下午时分,阳光也只能直照到一半区域,杜鹃靠里墙摆放,是没问题的。补救...应从提高空气湿度入手。”

“对哦。”季雪眼睛一亮,“多放几盆水,整个喷壶,时不时往叶片、花朵上喷水雾,湿度不就上来了嘛。”

“不够的。”沈青摇了摇头,“你说的法子,适用于日常养护,现在,杜鹃缺水严重,都掉花苞了,你得上大招。”

季雪:“什么大招。”

沈青:“买点塑料袋或薄膜,往上面喷点水,包住整株杜鹃,记得用剪子戳几个气孔。

闷上一夜,再将袋子、薄膜撤掉,喷洒水雾保湿,屋内放几盆水,来增加空气湿度。

如此,整个三天,便不用绑袋子了,做好日常养护就行。

哦,对了。

杜鹃喜酸性土壤,可以在花盆内撒点硫磺粉、松针,来提供土壤的酸性。”

季雪:“塑料袋,镇上有卖的,但...太小,包不住杜鹃的,去城里买,太耽搁时间了。

对了,楼梯口那儿,放了一些薄膜。你在这儿等着,我去拿。”

沈青:“我跟你一块去吧,除了薄膜,还得压一桶水、拿个喷壶。”

季雪:“也对,喷壶...一楼柜台上有一个。”

随即,二人踩着台阶下到一楼。

季雪从楼梯口处、成摞花盆的正上方,抱出一箱薄膜,不是一戳就破的那种,成卷的,卷卷都有大臂粗,质地偏向于化肥袋内膜。

沈青数了数,拢共有十卷。

季雪:“薄膜宽度只有60厘米,能包得住杜鹃吗?”

杜鹃的外观,像一把雨伞,一根主干+一个蓬松树冠,薄膜60厘米宽,的确包不住。

沈青:“剪两片薄膜,用透明胶带黏在一块,60厘米变120厘米,不就能包住了嘛。”

季雪:“我记得柜台的抽屉内,有几卷胶带,我去拿。”

季雪放下木箱,推门走向柜台,拿了一个喷壶、四卷胶带后,折回了楼梯房。

沈青:“水井在哪?”

季雪:“在展棚区的西南角,胶皮发卷了,浇一点饮水,才能压出水来。”

说完,季雪推开厨房的门。

厨房地方不大,东西却蛮多的,水泥灶、厨柜、案板、水桶、木柴等。

她拎出两个水桶,其中一个桶里,装了一个半拉葫芦做的水瓢,和一些水。

“厨房也没水了,压两桶吧,一桶,放在案板旁,一桶,拎到二楼。”

“成。”

接着,二人拎桶出了店铺,沿着屋檐往南走,在几盆干枯美人蕉的后面

,瞧见一个压水井。

压水装置,是南北向的,出水管朝南,流水坡宽60厘米、长1米,尾端连接一个小凹坑。

咚---

沈青将水桶放在流水坡上,拿起水瓢,往直铁筒内倒水,再疯狂抬压铁质长柄。

胶皮与铁壁摩擦,发出咕叽咕叽的响动,一分钟后,伴随一声‘哐’的巨响,清水漫过胶皮,向出水管涌去。

沈青继续抬压长柄,哗啦,出水口溢出一道瀑布,砸进了水桶。

水桶满了之后,季雪将其拎出流水坡,并在原地放上一个空桶。

很快,第二个水桶,也压满了水。

季雪:“胶皮松了,是不是不好压?”

沈青松开长柄,“还行,不过,直筒内的胶皮,太薄,还发软,怕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你家有新胶皮嘛?有的话,拿过来,我给你换一下。”

“有,在楼梯口那,我去取。”

说完,季雪拎起一桶水,走进了花店,再次返回来时,水桶没了,手里多了一把剪子,和...黑色胶皮轮胎。

“之前去废品收购站卖破烂,看到一个又厚又结实的摩托内胎,非常适合做压水井的胶皮,就花钱买下了。”

这年头,直筒内的胶皮,皆是从各种轮胎上剪下来的。

哐当---

沈青拧掉充当杠杆支点的粗螺丝,将杠杆、活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