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大塘警示牌(3 / 3)

岁小孩,上到八十岁老人,都能看得懂,这个法子好。”

这时,另一名女子,也抱着常春藤上了岸。

她梳着一条低麻花辫,长着一张大长脸,眼睛窄长,两颊布满红血丝。

“柳苏,王斐,藤条够了吗?不够,再割点,够了,装车回大队吧。”

女子嗓门沙哑,不是感冒或嗓子发炎了,而是天生的公鸭嗓,叫什么,沈青记不清了,只记得姓‘韩’。

沈青往西搂了一眼,土路上停有三辆板车,摆有11个水缸大的藤团。

柳苏:“够了,装车吧。”

沈青:“要编藤筐吗?”

“嗯!”柳苏点了点头,“我们商量好了,在大队过年,想编些背篓、篮子、笸箩装年货。”

“藤团,是解开再放,还是拉回大队再解。”

柳苏抬头望天,余晖虽铺满了天空,但射下来的光,却是暗的。

“天,快黑了,不解了,直接放车上吧。”

“行,我帮你们。哦,对了。帮我向李老师带句话,就说...附近麦田都看过了,有病的,当场治疗了。”

柳苏:“成,没问题。”

随即,四人一起出力,将一个个藤团搬上了车兜,车尾,两侧各绑一根粗麻绳,朝斜上方一甩,‘x’形垂落于车头上,拉紧,缠绕在车把上,并打个活结。

将地上的碎藤条、藤叶,扫到沟坡上后,四人略过大塘,往东北方向走去。

沈青本想帮忙拉车,三人以‘藤条少,不费力’为由拒绝了。

确实,一辆板车只装3-4团藤条,只要起步了,后面就很轻松。

不一会儿,四人于扬树林旁分开了,三人拉车继续往东走,沈青推车去了村长家。

枣树下,许素芬正握棍和麸子,瞧见沈青后,脸上挤出一抹温和的笑容,“呀,大青来啦。”

哐---

沈青停好车,“姨,李叔在家吗?”

“在呢,在厢房叠薄衣服呢,你进堂屋喊一声,他就出来了。”

“好。”沈青走进堂屋,喊道:“李叔~”

“欸,来嘞。”

李广田走出东厢房,倒了两碗茶水。

“秋天的衣服,暂时穿不了,我把它们叠叠,塞到夏装上面。

上午,我在大队碰见李坚了,我按照你的原话,跟他说...你去过陶洼麦田,没发现异常,剩下的区域,下午就去看。

李坚没说什么,抱着一摞书离开了。

你找我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