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玉娟不追了(3 / 3)

她还能再旋两个烧饼。

追问一番,她才肯透露实情。

原来,她家果林遭了灾,发腐...还是冒水来着,我记不太清了,反正是枝子问题,连累果子也不咋好。

李蔷爸几经打听,找到了一能人。

能人到果林走了一遭,表示小问题,购买他独自研配的药粉,撒在病枝上,再裹上茅草排,一个月就能见好。

结果...钱花了,到点解开草排,树病得更严重了。

原本,能带病活个两三年。

现在,哼,叶子一落净,就得派油锯出场了。

嘿,你治好发疯枣树的事,早就在村里传开了。

我跟李蔷说了你的情况,她不信,说我吹牛,但是,她也想抓住救命稻草。

毕竟,树都快病死了,附近的植物医生,都不接他家的单。”

植物医生,这称呼但是稀奇。

沈青嘴角一勾,“啧,你这哪里是给我介绍活,分明是想帮小姐妹解忧。”

“哪有?”许玉娟不服气噘嘴,“她解忧,你赚钱,这不是双赢嘛。李蔷家果林,占地10亩呢,真治好了,能拿不少钱呢。”

这话说得不假。

洼水里,栽了900多株菱角,催发一轮,是达不到异能使用峰值的。

下午,整完菱角田,估算一下异能消耗量。

明天,治果树时,不使全力,预留好‘菱角田’的量。

如此,两头都能顾得住。

“行吧,李蔷家种的什么果树?”

“山楂。”

沈青皱眉疑惑,“杏香镇能种山楂?也没见谁家院子里,栽有山楂树啊。”

“嗐,李蔷家住周洪镇,那儿的土,跟咱这不一样,特适合种山楂。”

土,不一样?

沈青恍然大悟。

山楂适应性强,耐寒又耐高温,荒山、秃岭、河谷、平原等,均能生长。

但是,它对土壤酸碱度要求高,微酸性的砂壤土,才能令它结出又大又红的果子。

杏香镇四季分明,气候蛮适合山楂的,可这儿的土酸度不高,因而没人栽中山楂。

“你知道李蔷家具体住址吗?”

“嗯。”许玉娟点了点头。

“她给我写了一张纸条,她家,在李庙。

也是沿着人民路,向北骑到头,再往西...骑到大坝。

缘着大坝旁的土路,一直往西北方骑,瞧见烧香桥和窑厂,往北拐个一里多地,就是李庙了。

到时候,随便拉一村户,问‘李蔷家在哪’就行。”

沈青:“明天,先去批发市场进货,再到李庙看看。”

“行~”

两桩心事,皆被解决了一半,许玉娟咧嘴大笑,神似裂开口子的水蜜桃。

她利索地拔净鸭毛,持剪刀破开肚子。

伸手挖出内脏,去掉鸭肠,将心、肺、肝等,用流水冲净污血,丢进空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