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嘱托,将野板栗收好后,沈青领着大黄先上坡再下坡,翻过半山腰,来到溪流地带。 …… 小溪内的涓涓流水,被明媚的阳光一照,顿时波光粼粼,闪闪烁烁,好像滚动着无数金银珠粒。 水,乃生命之源。 溪流两岸的缓坡上,长满了茅草和艾蒿,野兔就钟爱在它俩丛中做窝。 因此,沈青打算沿岸设置捕兔陷阱。 此刻,他躲在离溪六米远的草丛内,还双手握成筒状,一只叠一只放到左眼前,透过小孔,搜寻溪边有没有喝水的动物。 有的话,就掏出兜里的弹弓,试试能否猎中一只野货。 可惜,溪边空荡荡的,除了石头就是草,于是,他起身走出了草丛。 野兔有四大习性: 一,野兔是不打地洞的,它们建窝方式为刨坑、占窟、钻草垛/丛,且遵循‘高卧低、低卧高、蒿卧草、草卧蒿’的原则; 二,野兔认死理,出窝觅食和回窝休息,都走同一条路,它们认为这条路,出去/昨天没遇到危险,回来/今天必定也是安全的,是以,兔窝旁总会伴随一道或明显或隐蔽的趟行痕迹。 三,野兔眼部结构特殊,眼部向着前方的位置有一个盲点,使它们难以看清正前方、近距离的东西。 四,雄野兔有领地意识,领地范围直径约为几百米; 掌握这几个习性,怎样选中绝佳下套点位,就容易多了。 沈青向西走了几步,来到数月前第一次上青山时,给野兔下活套的缓坡旁。 缓坡上的茅草丛中,长有一簇艾蒿,坡底和艾蒿之间,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趟行痕迹。 沈青清楚的记得,当初瞧见的痕迹走向是‘东南-西北’。 莫非有野兔不劳而获,抢占了现成的兔窝,并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 至于原本的痕迹...下一场雨,没被踩踏、又得滋润的野草,慢慢支棱起来,它自然就没了。 沈青走上前,在新趟行痕迹的周遭,发现了小花印和袖珍人脚掌印,二者,分别是兔子的前爪印和后掌印。 嚯,猜对了,果然有野兔不劳而获了。 沈青卸掉背篓,着手给野兔下活套。 他一手攥木棍,尖端垂直于‘趟行’边边的地面,一手握锤梆梆捶击木棍顶端,直到尖端完全没入地下。 晃了晃木棍,发现其特牢稳后,剪下一长段铁丝,一端在木棍凹槽上缠个几圈,并打个死结,一端掰成个圆圈,并打个活结。 寻两根‘y’形的小细枝,浅浅斜插进‘趟行’的两侧,以用来固定铁圈。 如此! 野兔穿行这条路时,脑袋先钻过铁圈,四肢触碰铁丝晃倒了‘y’细枝,再被铁圈捆住兔身,它越挣扎捆得越紧。 下完活套,剩下的事,就交给时间了。 …… 沈青背上藤篓,朝东边走去,他未向西走,是因为异能突破二级那天,发现的猕猴桃藤,位于东边的猫爪峰上。 越往东走,缓坡上的野草越高挑繁茂,野兔趟行痕迹也变得越加难寻。 青山、流水、草茂的自然环境,令身为土猎犬的大黄很是兴奋。 时而绕着沈青转圈圈,用身子撞蹭主人的小腿。 时而溜到溪边,把鼻子没进水中,吹出一串串气泡。 时而冲进草丛,一蹦一跳,不是扑蝴蝶,就是逮蚂蚱。 倏地! 大黄不再闹腾,还鼻子贴着坡底嗅来嗅去,末了,停在一簇飞篷草旁,朝坡上吠了一声。 有情况?!! 沈青走上前蹲下,透过飞篷草茎杆间的缝隙,往里头瞅去,发现后面的艾蒿根,向东西两侧道,倒出一条小路来。 当即取出木棍、铁丝、锤子、y形细枝,在艾蒿旁下了一个活套。 整完,摸了摸狗头,“大黄,好样的,等逮到野兔,分你大后腿吃。” 汪--- 大黄听懂了,亢奋的回应着。 “走~” 一人一狗没走多远,便拐上了猫爪峰。 沈青寻着记忆,踩着繁茂的野草,向北面的半山腰走去。 时值秋季,大部分野草都凋花结籽了,或青或褐的草籽,粘得满裤子都是,拍又拍不净,只能等回去再收拾了。 他的裤腿用皮筋束紧了,省得虫子顺着裤腿缝,爬到腿上啃咬肌肤。 走到一半,遇到一个捕野猪的陷阱。 平坡上的野草和枯叶,被人清空至两旁,正中央有一长方形的枯草毯,毯上摆着烂臭的老鼠死尸和红薯干。 沈青领着大黄,绕开了空地。 这一绕,令他于一株松树旁,发现一簇紫铜色的蘑菇,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静静等待着被人发现。 是雷打菇,别名松乳菌,夏秋时节的雨后,爱在松树旁出现。 肉厚且滑嫩,市面上,鲜雷打菇3毛钱一斤,算贵得了,沈青不打算卖,计划摘回家自己吃。 沈青取一个布袋,轻轻拨开松针,采下一朵朵雷打菇,放进袋子里。 末了,抓起松针,撒在拇指盖大的小蘑菇上,让它们继续发育。 随后,收起麻袋,继续向北。 沙沙--- 在阵阵草叶的晃动声中,一人一狗来到了猕猴桃藤前。 它缠绕着一株枯死的杏树,藤上结满长椭圆形、毛茸茸的果子。 沈青卸掉背篓,掏出麻袋和铁剪,仰头搜罗已成熟的果子。 猕猴桃熟没熟,看一眼尾部就知道了。 甭管大小、形状、软硬,只要尾部是平的或者向内凹,那就是成熟了,软的,直接吃,硬的,放几天再吃。 如果尾部向外凸出来,那就是生的,摘下来哪怕放软放烂了,果肉也不会变甜。 沈青绕树转了一周,瞄到40多颗成熟的,他一手托住果子尾部,一手握剪剪断果柄。 大黄卧在地上,听着咔嚓的剪子声补觉。 良久,布袋变得鼓囊囊时,沈青席地坐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