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流民(1 / 3)

紫篷金顶的马车平稳驶过冷清的街巷,车外门前悬挂着的六角銮铃轻响,隐约还可以听见马蹄轻踏扬起积水的声音。

“我想这中间定是有什么误会。”

裴钰懒散倚在座上,手里玉骨折扇欲摇将摇,含笑风流。

“我相信能为文姑娘心里如此挂念的朋友,想来也定是位高风亮节,品行高尚的君子,绝不会做如此偷鸡摸狗,难登大雅之堂的事。”

高风亮节?品行高尚?文韫听着虽有些别扭,但面上还是微微一笑,颔首回应道:“还要劳烦公子回去,能在令尊与沈老爷面前为我这位朋友解释一二。”

“这是自然。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何况还是南陵李家的远客,我们浔阳原就应该以礼相待,怎么能有无端将人关在牢里之说呢。”

马车内燃着沉香。此人端着轻佻的笑,掀起眼皮玩味似的打量了眼端坐在前正心不在焉的文韫。显然文韫对他心有防备,上车落座时便有意与他拉开了距离。车内宽敞,他们分别坐在车内两侧似隔了条天河。

“但不过近日浔阳确实风波频起,”听他紧而又徐徐道,“也难免我这老爹和官府的那群闲人忧惧戒慎至此,宁可错杀,也不可放过任何有嫌之人。这位李家公子,一没腰牌,二没通关文牒,身份不明,还偷渡入了我浔阳城,偏巧就正中了下怀。倘若他一早便与他们言明身份,想必也就不用吃这些苦罢,反倒还另害得姑娘为他费此劳心。”

文韫闻言不动声色将怀里的药瓶藏了又藏:“公子难道就不担心吗?”

“担心什么?”

“沈家二姑娘无端失踪,沈老爷与令尊倾全府之力没日没夜寻了两日也没有消息,难道公子就不担忧沈二姑娘的安危吗?”

“哦。”他想了半天似才想起她话里所指的人是谁,“担心啊。看不出来吗?”

裴钰将双手枕于脑后,盘起二郎腿。座上铺着柔软的鹿皮绒毯,他姿态慵懒倚在一侧,那股子颓废的风流气,似浑然从骨头缝里生出来般自然而然。

“不过我担心有什么用,我手上又没什么人可以差使去找。”

文韫暗暗吃惊他如此凉薄随意的态度。

这裴家公子果然如传言所说,玩世不恭甚至病至丧志之境地。就算这门亲事是两家父母约定并非他所愿,但怎么说对方也是他名义上未过门的娘子,如今她不知所踪生死难明,他却还能如此安然坐在这里,谈笑风生似无事发生般,令人心里生起寒意。

马车忽然停了下来,文韫疑惑掀起帷幔探头往外看,原来是有胆大的乞儿拦了车,跪地苦求车内哪位好心的贵人能大发慈悲赏他一点儿钱,得以求生。

前面的车夫严厉叱责了他几句。被缰绳勒住的那两匹通体黝黑的骏马来回噜碍踏击着地面,喘着粗重的嘶呜声似有些不耐烦。

文韫回过头,却看眼前安坐在车内的人,此刻扇盖在脸上,似在闭目养神。

她掏出怀里仅剩不多的钱袋,对车外还在急磕响头的乞儿唤道:“小兄弟。”

那位乞儿抬起他灰头土脸的脑袋。马车外的天还在下雨。他磕得急,额头被他磕破了皮,血顺着雨水流了下来,只洗掉了他半张脸上积了许久的尘土,看着极为可怖,又极为可怜。

文韫从车内伸出手,将钱袋轻放在了他的掌心:“回去洗把脸,再买件干净的衣裳穿上吧。”

“谢谢姑娘!”乞儿急忙双手接住钱袋随后揣进衣服里,含泪低头朝着她又磕了几个重重的响头,已然泣不成声道,“谢谢姑娘!”

“你今日救得了这一个人,”忽然听身后有声音响起,“浔阳城里,南陵,这元盛,数百数千数万个需要这一袋钱的人,你都救得了吗?”

“他们本不该出现在这里,他们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为躲避战乱,而从北境一路逃亡至此的流民。”裴钰缓缓睁开了眼,“元燕两国交战,邻国虎视眈眈,如今又遇朝权变更,内忧外患,元盛怕已是国运将至,大厦将倾。你这次救了,也是白救。”

“但难道因为做不了,或者不能做,就不做了吗。”文韫蹙眉驳道,“譬如医者问诊,难道只是看这人面色惨白,七窍流血,就断定他已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吗?又难道是因知道他分身乏术,无力回天,故此便置身事外,袖手旁观吗?”

裴钰怔但随后嘴角便转了笑道:“你那位朋友不正是吗。”他的语气端着散漫,“元盛沦落成如今这副境地,难道不应算是他们李家人的手笔吗。倘若不是十年前其中的闻家垮了台,他们那群世家的气焰势必要比现在还盛呢。”

“公子。”

车外忽然传来车夫的声音,他们停了话梢,才起步的马车缓缓又停了下来。文韫转过头,透过被风吹起浮动的的帷幔,她看见那辆繁富贵丽有过之而不及的马车,此刻正停在路的中央。

“前面好像是老爷的车。”

-

“我可以相信你吗。”

文韫小心将信纸展开。她看着他的眼睛,他的眼睛生得那么漂亮,里面隐约倒映着地牢里走道两侧昏暗的烛火。有时候她真的会恍然忘记他看不见。

如今事情发展成这一地步,已然是覆水难收。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