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没等来人武部的消息,却率先等到了高三同桌董柯洋以及邻村同样读高三,但和他俩不同班的刘少培。
三人从小学开始就一个学校,无论是去镇上读初中,还是在县里读高中,经常约着一起。
等两人身上斜挎着布包,风风火火的走进院子里。
却瞧着陈默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正悠闲的晒太阳,身上不带一点即将要去学校的紧迫劲。
董柯洋见状,有些奇怪的挠挠头,催促道:“陈默,走啊。”
“你不会日子过岔了吧,今天该去学校了。”
“你们去吧,我可能要退学报名当兵。”
陈默话说得很是轻松,却把两个小伙伴给听愣了。
董柯洋还稍微好点,毕竟之前陈默跟他提过这个事。
刘少培则是惊讶的来到陈默跟前,问道:“我听说你们村有城里的领导来,都是穿着军装的,不会就是来你家吧?”
“昂,是来找我的。”陈默眯着眼嘿嘿笑着回应。
如今的他,看儿时玩伴穿着校服,一脸稚嫩,动不动就大惊小怪的样子,还真有种看好大儿的感觉。
“陈默,那你是怎么报名的?我堂哥今年想去参军,本来我家里也想让我跟着去,可堂哥那边二号就给镇上报名了,一直没消息。”
刘少培显然更有兴趣,都开始打听具体的流程了。
他们都已经到了高三。
这个年代,先不说考大学有多难,在农村很多人的观念中,压根就没有读大学这个选项。
要论读书,真不如打工或者学手艺谋个别的出路,这也是为啥陈默父母听到他要退学,除了心疼孩子出远门外。
提都没提必须读完高三的原因。
这也就是他们鹰城经济比较好,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特区,比鹏城都要早,加上距离县城不远,他们这边孩子读书读到高中的比例稍微高些。
要是换别的地方,九十年代末,农村距离城里的学校太远,很多人读到小学就已经不读了。
毕竟,初中动辄距离数十里地,加上学费贵,大多家庭压根不支持孩子去读书。
看刘少培实在好奇,连一旁的董柯洋都准备凑过来听听,陈默也寻思着吹一下自己的“伟大壮举”,打发下时间时。
突然,“咚”的一声闷响,从外面传来。
他在部队混过几年,听动静就知道这是老式军车大力关门的声音。
人武部有消息了。
陈默起身盯向大门口,连带着身旁的两个小伙伴都看向身后。
人武部确实来人了,并且还是陈默熟悉的人,昨晚这人也来过,是军事科的一名干事,叫王明明。
只是昨天跟着两位领导一起来,压根没他开口说话的机会罢了。
王明明大步走进院子里,瞅见三个小伙子直愣愣的看向自己,他也愣了一下。
还是陈默快步迎上去道:“同志你好,是领导同意我入伍的事了嘛?”
“嗯,政委让我来接你去学校说明一下情况,顺便开个证明然后到武装部填表。”
“那啥,你带上户口本跟我走吧。”
“早就准备好了。”
陈默拍了拍口袋,脸上挂着自信的笑意。
而后伸手指了指后面道:“那两个是我同学,咱们去学校开证明能不能带他俩一起过去?”
“行,这个我能做主。”
“走吧。”
说完,王明明率先转身。
陈默扭头看向那两个紧张兮兮的家伙,再次招呼道:“走啊,你俩愣着干球啊。”
“有车不坐真想走着去城里?”
“来,来了。”
不同于陈默的大大咧咧,拉开车门就坐到副驾驶。
董柯洋和刘少培俩人以前哪坐过汽车啊,甭说四个轮子的,就算两个轮子的平时在家都被大人霸占着。
他们这个年龄,也只有眼热的份。
坐到后排的二人更是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一会摸摸座椅,一会趴窗户上瞅瞅外面。
那叫一个新鲜。
陈默没工夫体会这种老式军车的坐感,他转头看了眼王明明,问道:“同志,我入伍的事领导是怎么说的?”
“打听这个干啥?”
正在开车的王干事瞥了陈默一眼,道:“反正政委同意你报名,今天填了表就算是过了初选。”
“我在父城武装部也呆了快两年,还是头回碰到你这种待遇,报个名还能车接车送。”
“填完表你就等着通知组织体检就行,对了,跟你透露个事。”
“你写信申请入伍的情况,部队那边已经知道了,就连你写的信都被邮寄到了军区。”
“说是过些日子,那边接兵的单位会专门安排干部过来,你小子也真够有胆的啊。”
听着王明明叽里咕噜的没完,陈默也是相当无语。
起初他还以为这个干事嘴挺严呢,没成想自己才问了一句,这家伙,差点把老底都给交代了。
不过,陈默可不憨。
他从对方的言语中,听出了幸灾乐祸的意思。
至于为啥会这样,陈默心里跟明镜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