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荀攸献策(2 / 3)

晔的观点就是只要刘备接纳李术之后继续按兵不动,不针对刘勋,刘表是绝对没有可能会因为李术而和刘备一方开战的。

如此一来,张羡若是举兵,刘表依旧有很大概率会以主力南下平叛。

毕竟在东面不但有刘勋做屏障,还有黄祖的江夏重镇,可谓是双重保险。

平心而论,刘晔说的是有道理的,但问题在于,刘封想要的是万全之策。

“子扬兄所言不虚,却是疏忽了一点,区区一个皖县,哪怕其位置再为重要,又如何能与整个荆州相提并论?”

这一次,开口的人却是荀攸。

“少主所求乃是万无一失。”

荀攸继续说道:“子扬此议虽能得李术一县之地,却难保不会让刘表心生疑窦,万一影响了大局,到那时纵然后悔,又有何意?”

荀攸先是点出了刘晔建议中的漏洞,随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主公,少主,以攸之见,我等当遣使前往荆州,警告刘镇东不得派兵入皖,皖县之事,自当由庐江太守刘勋自决。”

“妙啊!真乃妙计也!”

刘封第一个反应过来,大声赞叹起来。

紧跟着,刘晔也目露惊讶之色,冲着荀攸拱手道:“公达兄此计确实远胜在下之策,此计深合用兵之道,实乃是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敦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也。”

鲁肃也点头赞同:“确实如此,尤以禁止刘镇东出兵为大妙也。”

刘备此刻也恍然大悟,荀攸这一计几乎算到了三重,第一重是摆出翻脸的态势逼迫刘表不许出兵平皖,这在刘表看来,显然是刘备不欲和其撕破脸,故而以战胁之。

这个很好理解,毕竟如果刘备真要图谋荆州,李术反正就是最好的借口,刘备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还会遣使逼迫刘表不许出兵。

只要刘表不出兵,那这事情就大不了,可见刘备内心是并不想和荆州发生战争的。

其次,刘备的看似威逼,实则乞和之举,无形中会暗示刘表,让他产生了掌握了主动权的错觉。

刘备一方如此色厉内荏,明明有大好机会在手,却仍不思进取。

刘表如何不会产生战、和主动权在他之手的错觉?

第三,还同时麻痹了刘勋,呼应了之前将庐江太守转给刘勋之举,显然更能让刘勋、刘表放下戒心。

至于暗中还挑拨了一手刘勋和刘表之间的互信,以及将李术置于死地这些小收益,就根本不值一提了。

刘封此刻对荀攸是佩服有加,他刚刚也只是算到了绝不能接纳李术,宁可放弃李术,也要确保刘表对东面没有戒心。

可听了荀攸的计策之后,刘封也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正如兵法所云,欲想取之,必先予之。

自己越是撇的干净,说不定反而会引起刘表的戒心。

刘表麾下,可是有着蒯越这等奇谋之士的,况且刘表自己谋略水平也不低,说不定自己太过委曲求全,反而会弄巧成拙,引起了刘表、蒯越他们的戒心和疑虑。

倒是荀攸这般最为合适,还一举多得,如何能不让刘封钦佩不已。

“属下一时失察,险些误了大事。”

刘晔态度很好,当即离席拜倒,冲着刘封和刘备叩首谢罪道:“此是晔之过错,还请主公和少主降罪。”

“子扬先生也是一时心急,算不得什么过错。”

刘封看了眼刘备,看见老爹点头了之后,出言安抚刘晔道:“君等献策何错之有,况且最终也是备做的决定,与卿等实无关系。”

刘晔感激涕零,再度叩首之后退回席间。

刘备扫视了一圈之后,看见好大儿和心腹谋士们都支持荀攸之计,于是下决断道:“就从公达之计,可以蒋干为使,前往荆州交涉,严令荆州之兵不得踏入皖县半步。”

刘封一听,心中先是一沉,随后哑然失笑。

他倒是没想到,蒋干居然已经投奔到自家老爹麾下了。

仔细想想,蒋干也是九江人,而且有独步江淮的名头,而且与周瑜、刘晔俱是旧识。

要说被三国演义黑的最惨的人,那未必是蒋干,可如果加上之一,那蒋干可就当之无愧了。

蒋干盗书的名头实在太大,以至于刘封初听蒋干之名时,心中都忍不住一沉。

所幸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眼下蒋干可是九江名士,江淮辩才第一人,出使荆州,实至名归。

“父亲。”

刘封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刘元颍也属人才,其人善水利,能治民,是个可用之才,若是让其回皖县,恐其凶多吉少。既然如此,不如想个办法,将其留下,遣其随从回去报信即可。”

刘封此时要留下刘馥的心意也是真的,如果刘馥是曹操的暗棋,那么将他留在自己的视线内自然更为安全,也可以借此了解曹操的动向。

如果刘馥并非曹操暗棋,是真心实意来投奔自家父子的,那刘馥也是个可用之才,一郡太守是绰绰有余,而且其人还善于筑城,修缮水利,内政至少也是个A级。

这样的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思,刘封才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