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这种比赛!
换个比赛的话说不定自己就把他斩于马下了,绝对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连输好几场。
但是这次换个比赛,还是被对方闯进了决赛当中。
这下可就不好搞了呀!
“决赛就只有一局吗。”
这个时候,藤异秀明忍不住问了一句。
不管怎么说,决赛一局定输赢,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太儿戏了吧?
富士通杯是日本举办的世界大赛,也是第一个世界级的比赛,这种比赛应该比其他比赛规格都要更高才对。
理论上来说,日本举办围棋大赛的经验可以说很丰富,有这样充分的举办比赛经验,日本应该是最适合办世界大赛的国家才对,绝对的轻车熟路。
毕竟日本光是国内的头衔战就有七个。
日本围棋七大主要赛事,根据奖金排序是棋圣、名人、本因坊、王座、天元、碁圣和十段。
在这当中奖金较高的三个赛事棋圣、名人、本因坊并称“三大头衔战”。
其中棋圣是最高头衔,如果同时包揽这三个头衔的话,就被称为“大三冠”。
而作为日本最高赛事的头衔战,毫无疑问,决赛甚至于半决赛,都是番棋对局。
其中棋圣战、名人战和本因坊战这三大棋战采用的是“两日制七番棋”。也就是说一天的对局花两天进行,然后在7盘棋里面谁先获得4胜就能获得头衔。
王座战、天元战、碁圣战和十段战这四个棋战则是“一日制五番棋”。一盘棋在一天内结束,在5盘棋里面谁先获得3胜就能获得头衔。
相比于普通一局定胜负来说的话,会存在不小的偶然性,以及波动性。
以弱胜强在这种对局当中可以说是频频出现,初段战胜世界冠军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番棋就是全方位的考验一个棋手的综合水平了,尤其是对实力的要求更加重要。
下手是很难在番棋当中战胜上手的,因为你能幸运的赢一局,但你不可能幸运的一直赢。
尤其是番棋的番数越多,不确定的因素就越小。
而且番棋不仅是考验一个人的单纯棋力,心态、抗压能力、面对长时间对局过程的不确定情况,状态。
所以可以说这是对所有棋手最综合的考验,如果拿不下来的话,再说什么实力没问题,就只能证明你的综合素质不行。
但是综合素质本来就是实力的一部分。
而番棋当中规格最高的就是十番棋。
是围棋界最高的对局形式了,十番棋是源于日本幕府时期围棋四大家族为争夺棋界荣誉进行残酷争棋的一种赛制。
当时的十番棋采取升降制度。如果一方净胜超过四局,比分落后方将被“降格”,即在交手棋份上降一级。
在棋手视段位荣誉高于一切的年代里,失败的代价除了失败本身,还有名誉的受损,其中的残酷之处自不待言。
若有一方被击败,本应为平等待遇的胜者一方,便会截然分明地比对方拉开高出一段左右的等级差。
之后,败者再也不能与胜者平等对局。
十番棋比较著名的有血泪十局、当湖十局和吴十番棋,最近一次十番棋比赛是2014年进行的古李十番棋。
按照某位赞助商的说法,下十番是真的准备好要吐血的。
当然了,后来围棋界还有了更高规格的二十番棋。
车……
所以哪怕即使是日本的头衔战,最高的规格也只是七番棋,绝对不会把规格抬到十番。
不然一旦输了的话,本来日本就不大,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后面真的就不太好见面了。
见面了该怎么说?
前辈?
但是即使如此,作为世界大赛,理论上来说应该比日本所有的头衔战规格都要更高。
毕竟一个是世界比赛,一个是全国比赛。
就算哪怕是日本官方并不是特别重视,但是这一次世界大赛奖金数也达到了这个头衔战的最低水平了,决赛再怎么样也该按照五番左右这样来制定吧?
再不济,下三番棋也可以勉强接受。
一局定胜负的话……
实话实说,藤异秀明感觉似乎有点太不正规了。
这个比赛办的实在是吊儿郎当的。
感觉这个比赛完全就是日本为了赶第一个世界大赛的场子,临时拼凑出来的,充满了乱七八糟的味道。
但哪怕赶场子,你也不应该把决赛一局定胜负呀。
藤异秀明一直认为,这种一局定胜负一锤定音的比赛,真的太适合战浪这家伙下了。
他好像就特别适合擂台赛这种一锤子买卖的,但如果换成番棋,说不定大家更有机会一点。
像是赵赤坤,更是被不少人誉为番棋魔鬼,在番棋上面的胜率高的吓人,甚至被打到了三比零的赛点,最后还能硬生生拽回来获得胜利。
因为日本的超一流,就哪怕是后世的日本一流,番棋经验也绝对是中日韩里面最多的。
毕竟后来的世界大赛经历了中国时代之后,不少半决赛的番棋都纷纷取消了,只有决赛是。
因为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