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前嫌(1 / 3)

二嫁公主 尤忆思 2217 字 21天前

今日是个雨天,大雨从昨夜就开始下,排水不好的院子里积水已经没过脚腕。

怡安请了黎寅月来府里一叙。

黎寅月来时,怡安是亲自擎了伞,去府门口迎接。

黎寅月见到她也是一惊,忙道:“殿下在屋里等候便是,怎出来平白挨了雨。”

大雨砸在伞上,雨声嘈杂。

怡安笑道:“郡主是我请来的贵客,小小雨水,怎阻挠得了我迎接贵客的心?”

“殿下贯会说笑,那咱们快进去罢。”黎寅月道。

回到殿内,女使们各自七手八脚地拿着帕子替两位主子轻轻擦拭身上的水汽。

“怪我不会挑日子,撞上这样的大雨把郡主请来,郡主来时没弄湿鞋袜吧?”怡安关切。

黎寅月摇头,“路上都乘车,也就走了方才一段路,我小心着呢。再说——”

她眨眨眼,“殿下相邀,寅月喜不自胜,不好的日子也变好日子了。”

怡安笑了笑,她走至烧旺的炭盆前,里头的红罗炭烧得雪亮,她招手,“郡主过来烤一会儿火罢。”

黎寅月欣然走至怡安身边。

这红罗炭燃烧时无烟无味,又火力旺盛,不一会儿便将人身上烘得暖洋洋的。

黎寅月的手悬在炭盆之上,她出声询问:“还不知殿下今日唤我来所为何事?”

怡安抬手屏退了殿内伺候的人等,只留下了如瑜几个。她不紧不慢道:“听闻郡主近日买下了城南的几间作坊。”

“殿下好耳报。”黎寅月点头承认,“不错,那是我私人买下的。”

“郡主准备做什么营生?”

“不是什么大买卖,专研些胭脂胡粉,做女儿家的生意。”黎寅月坦然道。

“夫家主涉烟酒茶绸粮米,看不上这些小买卖,但我见前几月我丈夫从域外带回的那批胡粉送到各高门大户后院里反应不错,便想着在此道上钻营一二……”

怡安细细聆听,叫黎寅月不自觉说了许多。

恍然惊醒时,这才歉意道:“寅月失仪了,竟把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搬到殿下面前说,殿下恕罪——”

商人市侩,投机钻营,最为上面人所不喜。

她也是一时忘形……

但怡安只是和气地笑了笑,“郡主言重了。”

如璋把椅子搬到炭盆边,怡安拉着黎寅月坐下,温声道:“士农工商皆我泷朝子民,国策虽抑商,但百姓衣食住行皆绕不开商贾的营生。”

“若能做到逐利不忘义,便民利民亦是造福百姓的壮举。”

黎寅月眼睛亮了亮,“这是自然,不义之财非吾有也,寅月莫敢忘本。”

怡安颔首,切入正题,“我今日请郡主来,也是有事相求。”

黎寅月正色道:“殿下请讲。”

“我的婚事、想是举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怡安说着一顿。

黎寅月犹豫地点头,她毕竟是黎太后的外甥女,其中的门道知晓的比旁人多一些。她望向怡安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怜悯。

只听怡安不紧不慢地继续道:“婚期订在一月二十一,完婚后要不了多久,我便要随陆将军回西南封地。”

说着,怡安抬眼环视殿内的陈设,“我这府邸住了近十年,虽不算大,但加上杂役、上下的仆从也有一百二十余人,其中女使占了超过半数,共八十二人。”

前驸马过世,曦光苑现今只有怡安一位主子,这个仆人数不算多。

“我离京后,宅子虽需人看护,却也养不了这么多人。”怡安陈述,“最后只会留下不到五之一,其余仆从需遣散。”

“这是自然。”黎寅月附和。她还是没明白怡安请她来的目的。

“事关这些仆从去处,我有一事需请郡主帮忙。”怡安微微一笑。

“殿下请说。”黎寅月道。

怡安目光恳切道:“听闻郡主欲筹备做脂粉生意,需招女工,还有手底下几座绣坊也在招收绣娘。我想请郡主替我收了这群从我府上出去的女孩们。”

“这……”黎寅月迟疑,倒不是为难,只是对怡安所为有些不能理解。

她道:“素来遣散仆从都是给一笔遣散费。殿下并非吝啬钱财之人,为何不直接用钱将人打发了去,省事又省心。”

一笔遣散费对于怡安这样的公主而言实在不值一提。黎寅月想不通怡安为何找上她,如此一来还要承了她的情。

向来做主子的最忌讳的莫过于背主之奴。遣散家仆的不少,头回听说遣散后还给仆从找好下家的。

“我确实可以给她们一笔遣散费,可钱到了她们手里又留得住几时?”

怡安说话时,目光落在燃烧的炭盆上,猩红的火光映在她眼眸中,“这群女孩她们家里有生病的爷奶、掌家的父母、未婚的兄弟,一旦她们手里有了钱,便会像被饿虎盯上一般。既然钱财留不住,倒不如替她们谋个新差事实在。”

闻言,身后的如瑜如璋对视一眼,亦有动容。

黎寅月一时间说不出话。

良久,她唇瓣嗫嚅,感叹,“寅月敬佩殿下仁义,竟能为底下人考虑到这些,那群女孩们能跟着殿下真是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