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好的学生,每星期会在食堂窗口兑换一些菜票和饭票,可以和老师教职工一起在食堂吃完回宿舍,但更多人直接拎着饭盒和搪瓷缸回宿舍。
夏晓天拎着饭盒爬几百级台阶,回到宿舍,从床底下拉出箱子,拿出瓶瓶罐罐,打开其中一个罐子 ,里面装的是满满的一罐小咸鱼干豆豉,这是母亲给带的一周的菜,打开饭盒,挖出一些小鱼干豆豉倒在米饭上,米饭的热气瞬间散发小鱼干豆豉被融化时发出的酱香,然后取出一罐晶莹剔透的猪油,用筷子挑一块放进搪瓷罐,冒着滚烫热气的黄豆就香艳起来,猪油在汤里舒展开来,发出诱人的香气,再滴几滴酱油,撒几颗味精,一罐可口的黄豆汤就出炉了,如果有条件的打个鸡蛋下去蒸,就更美味了,喝汤的声音此起彼伏,室友们招呼着分享着各自的咸菜,喝着各自大同小异的汤,这午餐的氛围和场面丝毫不让人察觉谁的日子艰辛。
最让夏晓天幸福的事情,就是每周能吃上一个小卖部门口出摊的灵魂油饼。
小卖部和油饼摊由总务老婆经营,被冠以灵魂油饼,源于真材实料以及一口入魂的香味,以大米为主原料,按十比一的比例加一些黄豆,大米和黄豆要浸泡一晚上,第二天再加点隔夜饭一起磨成粘稠的米浆,小铁锅架起来,用木炭生起炉火,火焰舔着锅底,等菜籽油烧至七八成热,将米浆浇在圆形的平底勺子上,漾开成圆圆薄薄的一个饼底,在饼底上撒些葱花,加上用自制酱料腌制过的瘦肉,再浇一层米浆把葱花和瘦肉盖严实,迅速浸入油锅,顿时滋啦滋啦的油炸声响起,油花带着细细的气泡从锅里欢快地冒起来,气泡在油面上迅速炸裂消失,只要一会功夫,手握住平底勺轻轻用内力一荡,油饼就脱离了平底圆勺,漂浮在油面上悠悠地打转,接着第二个下锅,在第二个饼脱离平底圆勺,第三个下锅的时候,第一个已经翻面炸熟透了呈金黄色,整个饼已经酥脆,必须用长长的竹筷夹起来,放在锅边上的铁丝网兜里滤油,稍微冷却一些就可以吃了。双手捏住油炸饼,先在边缘处咬一个缺口,让热气和香气从缺口处肆无忌惮地释放出来,一边仰着头防止嘴中的油饼掉落,一边嘴里嘶哈嘶哈地吹气降温,同时左右手把油饼不断交替以防烫手,香就一个字,没吃上的人迟早会被馋死,那包在米浆里经过高温油炸的瘦肉,那更是要馋死人,绝绝子,那香啊能把人肚子里的虫子给引出来。
夏晓天觉得世界上没有比油饼更美味的东西了,每次想起,口腔的涎液就迅速活跃起来而难以控制,不马上把口水吞咽下去,下一秒就一定会从嘴角流出来,争相恐后地全部淌到地上。
吸一口气,抿一抿嘴,再怎么馋也要等到周五下午放学。
每到周五下午,小卖部的油锅前面就会开始排队,用现金的五毛一个,没有现金呢就一罐米换一个油饼。有些同学,钱是没有的,但大米会有些许剩余,就在周五回家之前,换上几个油饼解馋。周五下午,是油饼摊最繁忙的时段,要准备比平日多上一倍的物料,尽管是这样,排在后面的一些同学,还是会买不到油饼,快卖完的时候,出摊阿姨就会向长长的队伍喊话,“不要排了不要排了,没了。”
买到油饼的同学兴高采烈,上台阶的步伐轻盈得像是带了风,没买到的同学垂头丧气,流连忘返三步一回头不舍离去。
换油饼的同学越来越多了,有人省吃简用,有人特意多带一些米,留在周五来兑换,等着吃一个灵魂油饼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