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歌在屏风后看见这一切,顿时哭出了声,挣开傅儿的怀抱后,跑到谢临恩的身边,紧紧抱着他的臂膀,在他身旁跪下。
荀庸仿若未闻,手上青筋暴露,大有拧断谢临恩脖子的架势,直到听见身后幼瑛的声音。
“荀庸,我让你松手,没有听见吗?”幼瑛及近,稍微加重语气。
描金丝纱里罩着的烛火在沙影下恹恹的,使得方台的朱红又冷又淡。荀庸背对着幼瑛,暗暗剜了一眼在痛苦下直望着他的谢临恩,手上力道微松,然后重重甩手,宽大的袖袍破空,几乎是扇在他的脸上。
“郡主殿下,”荀庸面向幼瑛,笑着作揖,“都督令在下过来请谢临恩过去沙州府舍,是念在以往同僚的情分上,看重他的才学,他却满嘴胡言,还跳这悖德的俗舞,在下着实是恨其不争,还请郡主海涵。”
幼瑛一步步走上方台,看见雀歌抱着谢临恩,哭得满脸都是泪珠,她默默的护过去:“长史大人真的不喜欢方才的悖舞吗?我倒是很喜欢。都督请他过去是为了何事,我同他一起去,可好?雀歌就不必带着了,路途远,哭哭闹闹的也是个麻烦。”
荀庸还是笑了笑,长至胸前的白须微微抖动:“都督未曾吩咐在下请郡主同去,郡主也是金枝玉叶,在下的车架实在简陋,且行程颠簸难安,恐怕要辱郡主凤仪,颇为不妥。”说着,他和善几分,面带歉意。
幼瑛知晓,他这句话的第一句才是重点。
如今是昭宁十六年,沙州都督是何人在职?荀庸看上去倒十分忠心。
是忠心还是藏着什么事?
幼瑛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既然如此,我也不想为难长史大人。我日后还要谢临恩伺候我,他要是一去不回,我岂不是亏了?”
“你将雀歌留下,其余一切随你。”幼瑛双手环胸,也不知他会不会答应。
“郡主所言极是,但都督好观舞乐,邀谢临恩过往只是照料着他,依例传授府舍新进乐人的技艺,不至于一去不返。其胞妹也是念在他舍不下的份上,让在下携着同去。”荀庸依然有礼的搬出都督的身份,并且不动声色的咬重了这两个字。
幼瑛闻言,低眉看向谢临恩,谢临恩跪身在那儿,却扶起雀歌的身子,一举一动都在细细安抚她。
真的只是这样吗?
幼瑛瞥向谢临恩颈上深重的掐痕,收回目光:“你说得太过于冠冕堂皇,我同谢临恩毕竟也是明媒正礼,他方才的那些话很难不让我想入非非,”幼瑛道,“要么我同去,要么雀歌留下,你唯有这么选。”
谢临恩停下给雀歌擦泪的动作,微微低面朝她,动作不显。
“郡主,都督之令,在下只得奉命遵行,”荀庸的那双三角眼微弯,还是笑了两声,宽大的紫袍穿在他清瘦的身上随他作揖而更显出他的谦逊和善,“沙州的信使如飞,或许在下可以代郡主写信询问都督之意,待他回覆应允后,在下便将这位稚童送回来,如此可好呢?”
幼瑛看荀庸寸步不让,显然他要带雀歌同去,并不如他表面说的那么简单。
说不定是在威胁谢临恩。
他已然失势,为何还要威胁他?
且荀庸的态度分明,这位都督的身份定然是在李庐月之上,不仅仅只是握着一定实权的地方官员。
有什么事是非要谢临恩过去沙州府舍不可的?
幼瑛思及此,便去拉上谢临恩的手腕,拉着他从地上起身。
“既然信使如飞,那大人便先问罢,待到应允了再过来请人也不迟,”幼瑛道,“此时风沙已停,大人如若着急,就莫要耽误时间,赶紧回去罢。”
谢临恩抬眸看向幼瑛,顺着她的力度起来,长久的跪着已经让他的膝盖痛至麻木,他只是想不明白,以往扎在他膝盖中的毒刺却要温和的施缓刑。
幼瑛只是想要揣测心中所想,拉着谢临恩的手未走几步,荀庸便忍不住启声:“郡主若是实在放不下心,那便听从郡主的,”他直起身子,脸上的笑淡下几分,“稚童便留在此,在下只请谢临恩一人去府。”
“那要何时才能回来?”幼瑛未松开手,继而问道。
荀庸抚着胡须,那手干枯又瘦薄,像是风吹日晒的旧纸:“这得看那些新进乐人的悟性,快则四五日。”
荀庸的话语听上去漫不经心,幼瑛有预料到他会退让一步。
如此一来,她心里倒更惴惴的,谢临恩对于他们而言,应当还是有许多用处的。
长安乃至天下都人才济济,他们有何地方需要用到他这个戴罪之人呢?
看这架势还是非他不可。
风沙平息后,堂内的细沙也慢慢落到地砖上作尘,灯盘里的羊油将尽,空中也蒙着淡淡的尘。
齐得宜持着拐杖,走到幼瑛的面前:“郡主殿下,长史已然如此说,便让谢临恩赶紧同长史启程罢,脚程远,天色晚,还是要以安危为重,”她的目光掠过谢临恩,放在荀庸的身上,含着几分温和笑意,“谢临恩是为都督办事,奴婢会秉令照料好雀歌,尽心为大人解忧。”
她的话刚落须臾,谢临恩便顺从抬唇:“郡主,奴婢会尽早回来。”
“五日,”幼瑛还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