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研讨会(1 / 2)

周五。

上午。

蓉城某大楼报告厅里。

有位刚从英国回来的院士正在台上侃侃而谈。

“金刚石的导热性和导电性非常低,不会产生滑动摩擦而引起火花,有利于航天器的安全运行……”

“它极高的弹性模量,也保证了航天器在极端环境下的抗震性……”

这是官方举办的一次公益性讲课。

台下座无虚席。

有高校学生,有大学老师,也有像周淮生一样的企业从业者。

周淮生坐地很远,捧着书,戴着一副金色浅边的框架眼镜。

一边抬头一边记笔记。

眉峰冷峻,侧脸俊朗,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学者。

大概中午十点的时候,院士笑着道。

“接下来我们休息半个小时。”

他话音刚落。

讲台前后立马有人上去交谈。

大概过了八分钟,院士的助理委婉地拒绝了众人的提问。

带着人离开了室内。

天台外面,院士喝了一口水,然后把水杯压在手下,眺望着远方。

五米之外周淮生拿着书站在一旁。

半晌院士回头看了一眼。

冲他笑着。

意思是让他过来。

周淮生走过去礼貌地弯腰,伸手。

“林院士您好。”

“你好。”

对方回过头笑着看着他。

“你站了好一会儿了吧?”

“才来。”

“你是学生?老师?还是——”

“企业工作者,创世科技研发员周淮生。”

周淮生主动回答道。

“之前在谢菲尔德听过您的演讲,听说您这两天回国特意过来。”

“哦?”

他的语气好像对他有了兴趣。

“能在那里听我讲课的中国人并不多,你是谢菲尔德的学生?”

“工作之后在谢菲尔德进修过两年。”

“你的导师是——”

“史蒂夫教授。”

“哦~”

他点点头。

“他在学术圈还是小有名气——你刚刚说你在创世科技工作?”

周淮生赶紧递上公司的名片。

他看了看。

好像思考了会儿,反问他。

“蓉城什么时候有过这样一家公司?”

“一年前刚从淹城搬过来。”

林院士看着他的名片饶有兴趣地点了点头。

“你们公司现在主要产品是什么?”

“宝石级钻石。”

“哦~”

他的口气带着一丝失望。

“一般的企业肯定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

“像我们家小孩以前总是喜欢追着我问,她问我为什么钻石不能做成玻璃,你说有可能吗?一切皆有可能。”

“这才是科学的所在。”

用钻石做玻璃,永远都不会有划痕。

这是一个很童真的问题。

他这句话明显就是在提点他。

“所以你今天来是想探讨如何提升钻石的工艺?”

周淮生礼貌地笑笑。

“相比这个,我对院士在课上说的更感兴趣——金刚石在芯片、航天和医疗上的应用。”

院士看他的眼神终于有了一丝变化。

周淮生继续说道。

“我之前看过您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也知道您在国内有自己的科研室,希望跟贵单位在业务上有所合作。”

他直接摆明了今天来的意图。

“你们公司的研发团队现在有多少人?”

“31人。”

“博士生占多少?研究生占多少?本科生占多少?”

他的言辞很犀利。

一个技术型的企业,研发人员代表着公司的硬实力。

“2个博士,3个研究生,25个本科生。”

“博士是挂名还是?”

“我们公司两个创始人是博士出生。”

周淮生想避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院士顿了顿。

“人才很稀薄。”

他直接点出了要害。

跟科研室比起来,研发室的成员确实寡淡。

在林院士公布的研发团队里。

研究生占83%,本科生3%,其他都是博士。

“自主研发的专利有多少?”

他又问。

“39项。”

“哦~”

他的这个“哦”字的尾音拖得很长,听起来别有深意。

“那你们公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他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然后抬起头又问。

“公司现在的研发方向是什么?”

“大尺寸单晶。”

周淮生的回话每一句都很诚恳。

但这些公司的官网完全可以查到,也不算得机密。

“你们公司现在能做到多大?”

“最大的一片29*33,不过现在还是孤品。”

院士的眼睛深邃,眉眼轮廓分明。

“那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