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新的机会(1 / 2)

在三叔康复期间,港岛银行危机爆发了。

这场危机始于危机始于廖创兴银行的挤兑风潮,1961 年一则负面传闻引发民众对廖创兴银行的挤兑,两天内被提走 3000 多万港元。

随后在 今年春节前夕,明德银号拒付支票并出现现金不足情况,引发民众恐慌,进而导致挤兑。

明德银号破产后,民众对华商银行信心动摇,广东信托商业银行也遭到挤兑并被港府接管。

继广东信托商业银行之后,广安、道亨和永隆等华商银行继续遭到挤兑。

恒生银行,作为全港最大的华资银行,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由于公众对华资银行信心下降,恒生银行遭受了大规模的挤兑,半月之内损失存款两亿多元。为了生存下去,恒生银行不得不考虑出售股权。

刘小虎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一阵激动,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他能够成功收购恒生银行,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还可以改变未来港岛成为英资银行天下的局面。

在他心里港岛唯一能跟汇丰竞争的华资银行绝对不能让其被汇丰收购。

刘小虎坐在他那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前的书桌上堆满了关于恒生银行以及港岛金融市场的各种资料。

刘小虎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首先想到的是组建一个专业的团队,这个团队必须涵盖熟悉港岛金融市场、银行运营、法律事务以及财务审计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

会议室的墙壁上挂满了港岛的地图以及各种金融数据图表,气氛紧张而严肃。

“各位,如今港岛的金融局势大家都清楚,恒生银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计划全资收购恒生银行,各位有什么看法?” 刘小虎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

“刘总,恒生银行的情况很复杂,您考虑好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评估呢?” 一位高薪聘请的财务专家率先发问。

刘小虎微微点头,问道:“你有什么想法么?”

“我认为:首先,要对恒生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现有资产的质量和负债的规模。其次,要研究其业务状况,包括各项业务的盈利能力、市场份额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同时,我们还不能忽视法律事务方面的问题,确保在收购过程中不会出现法律风险。”

另一位市场分析师接着说道:“说得对,我们还需要考虑当前的市场环境对恒生银行的影响,如今公众对华资银行信心下降,这可能会给我们的收购带来一定的阻力。”

刘小虎沉思片刻后说道:“没错,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展现出足够的实力和诚意,就一定能够赢得恒生银行股东和客户的信任。我需要尽快组建一个专业团队,让他们立刻投入工作,对恒生银行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众人纷纷点头,在刘小虎的指挥下,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在各个领域寻找合适的专业人才。

不久,一个由金融专家、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的团队便组建完成。

他们立刻投入到对恒生银行的调查工作中,团队成员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查阅恒生银行的财务报表,有的深入市场了解其业务状况,还有的与法律专家一起研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恒生银行虽然在危机中遭受了重创,但它仍然拥有强大的业务网络和客户基础。

恒生银行在港岛各地拥有众多的分行和营业网点,其客户群体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阶层。如果能够成功收购恒生银行,并进行有效的整合,那么它将成为刘小虎商业帝国的一个重要支柱。

然而,收购恒生银行压力重重,汇丰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也对恒生银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无疑将成为刘小虎的强大竞争对手。

汇丰银行作为港岛金融界的巨头,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泛的业务网络,之前被刘小虎偷了金库一点负面新闻都没有,可见财力及背景之雄厚。

压力不但来自竞争对手,还有社会舆论对银行挤兑事件高度关注,收购行为可能会引发公众的质疑和担忧。在这个敏感时期,任何一个举动都可能被放大解读。

而且恒生银行的股东们也对出售股权持谨慎态度,他们担心出售股权后会失去对银行的控制权,同时也担心新的所有者不能带领恒生银行走出困境。

刘小虎和自己的财务团队一起对恒生银行的价值进行了评估,他们通过分析恒生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因素,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得出了一个初步的1-1.2亿价格区间。

刘小虎对于收购提供了两份计划,一份全资收购,一份购置51%股份的计划,全资收购是按照目前市场价值的1.5倍收购,谈判主要以全资收购为谈判核心。

刘小虎还让公关部制定了有效的公关方案,计划通过媒体等渠道宣传收购的积极意义和对社会的益处,强调刘小虎的资金实力和管理经验,以及他对恒生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