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初绽,恰似银练划开墨幕,天地渐明,市井烟火随之缓缓升腾。
又过了些许时候,不同的小巷的不同宅院内皆传出了些细碎的动静来。
最先打破寂静的,是一家小院里传出的咳嗽声,想来是早起的老汉被清晨的凉意激了嗓子,紧接着便是一连串的擤鼻涕声。
随后“吱呀”一声,门被拉开,老汉身披一件旧棉袄,手中握着旱烟袋,慢悠悠地跨出门槛,在门口的石阶上坐下,吧嗒吧嗒抽起烟来,烟雾在晨光中缓缓缭绕。
紧邻着的院子里,传来了孩童的哭闹声,“哇”的一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想必是不愿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
不多时,一位妇人的声音响起,轻声哄着:“乖宝儿,快起床,娘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糖饼。”
哭声戛然而止,转而变成了小声的抽噎,随后便是窸窸窣窣穿衣的声音。
妇人打开房门,手中拿着个木盆,到院子里的水井边打水,辘轳转动,“吱扭吱扭”的声音在小巷里回荡,水桶碰撞井壁发出清脆的响声,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中闪烁。
斜对面的年轻的书生早已端坐在窗前,诵读着圣贤之书,声音清朗,透过窗户飘向小巷。
窗台上,一支蜡烛还在燃着,烛泪堆积,在晨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多余。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巷里的人越来越多,妇人们互相打着招呼,相约去买菜;孩子们在巷子里奔跑嬉戏,你追我赶;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唠着家常。
程云桃也准时出现在了厨房里,围着围裙,来回打转。
今早她打算蒸一锅茯苓糕,茯苓有助于利水渗湿与健脾补中,口感又格外的松软,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要先将那早已准备好的茯苓细细研磨成粉,而后再过筛一遍,直到粉末如霜般细腻方可取用。
接着取来适量的糯米粉与粳米粉,按比例与之混合,一同倒入木盆之中,加水缓缓搅拌,待粉与水便渐渐融合,捏起可成团时,便可以了。
用干净的湿布仔细地擦拭蒸笼,确保每一处都洁净无垢后,将粉团揉碎过筛,倒入模具之中,轻轻震动模具,使表面平整均匀。
撒入白糖、桂花干、炒熟的白芝麻和猪油制成的内馅,再在其表面撒上一层薄粉,将内馅尽数覆盖。
蒸笼上锅,盖上锅盖,燃起炉灶中的柴火。
趁着蒸糕点的空档,程云桃打算自己出门去买壶豆浆回来,好搭着茯苓糕一块吃。
她解下围裙,拎起水壶,出门前交待了一嘴,让奶奶帮忙盯着点灶台下的火候,便加快了脚步,匆匆向巷子外走去了。
晨雾尚未散尽,集市便已人声鼎沸。
租的宅子地段好,一出巷子便到了集市上,蔬果摊无疑是最为鲜亮惹眼的,当季的新鲜果蔬琳琅满目,摊主们手脚麻利地码放整齐,不时吆喝几声,招揽过往行人。
紧挨着的是肉铺,挂着的猪肉、羊肉色泽红润,案台上摆放着的内脏处理得干干净净,屠夫手起刀落间,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北坊市的清晨,可能是钧华城最有人气的地方了。
程云桃快速浏览着周遭的景象,脚下的步伐也丝毫没有停歇,不一会便找到了支在街角处的豆浆小摊。
小摊被薄雾包裹,隔得远了,有些迷迷蒙蒙地瞧不真切。
待程云桃走进了一看才发现,摊主是个年轻的妇人,身形略显单薄,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粗布衣衫裹在身上,乌发随意挽起,几缕碎发凌乱地散落在脸颊旁。
她的背上厚实的碎花襁褓里有个个年幼的孩子,孩子许是被这喧闹集市的嘈杂声惊扰,又或是饿了、困了,时不时发出几声啼哭。
妇人听着哭声,心疼不已,手头虽正忙碌着,却立刻停下手中搅拌豆浆的动作,微微侧过脑袋,将脸贴近孩子,嘴里轻声哼唱着不知名的童谣,一只手还不忘轻轻拍抚孩子的后背,眼中满是宠溺与焦急。
摊子不大,却收拾得极为整洁。
一口冒着腾腾热气的大锅稳稳架在简易的炉灶之上,锅里正煮着的,便是那香浓醇厚的豆浆。雪白的豆浆在锅中翻滚涌动,热气氤氲间,豆香四溢,迅速弥漫在周遭空气中,勾动着路人的馋虫。
摊子前方摆放着几个木质的托盘,其上井然有序地陈列着各类豆制品。
豆腐色泽温润,如羊脂白玉一般,颤颤巍巍,足见其鲜嫩;旁边的浅碟中,是切成细条的豆皮,豆皮金黄透亮,纹理清晰;还有用豆干制成的各种小食,卤香四溢,引人垂涎……
黄豆,堪称食中奇珍。
区区豆粒,变幻无穷,既能成豆浆醒人脾胃,又可化作豆皮、豆腐、豆花、豆干等诸般美味。
豆皮质地轻薄,柔韧性强,卷入各类蔬菜、肉丁,成就风味各异的卷饼;豆腐软嫩细腻,凉拌清爽可口,红烧入味醇厚,煲汤鲜美嫩滑,烹饪方式多样;豆花嫩滑爽口,搭配白糖清甜润心,浇上卤汁咸鲜开胃,满足不同口味需求;豆干紧实方正,富有嚼劲,闲时当作零食细嚼慢咽,品尝豆香,入菜烹饪能吸收汤汁精华,为菜肴增香添色。
程云桃盯着这些由黄豆变幻而成的食物,不由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