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五道口办了,我京工院也要办!(1 / 2)

“是吗?”李暮看着斗志昂扬的王娅,笑着鼓励了一句“那你加油。”

王娅好奇地问道“你呢,老师这次给你分配了什么任务?”

“这次的课题可以说完全是你提出来的,老师肯定给了你不小的担子吧?”

李暮笑了笑,没有明说,只是道“你到实验室就知道了。”

周围的人不少,土光刻机再简陋,该保密还是要保密。

而且由自己说,李暮总觉得有点装叉的嫌疑。

王娅看李暮不愿多谈,也没有多问。

到了实验室,王娅本来以为要先开会讨论研究方向,结果黄新华丢给她一套实验服,就拉着李暮道

‘光刻机的效果距离预期还有点差距,但只需要多调试,最快在三天内就能达到预期。”

“下午我仔细推敲光刻的流程,发现有一个难点,硅片不是玻璃片,继续采用沥青或者植物油,成品污染严重,根本无法使用。”

“国外倒是说过可以采用光刻胶解决,但这种胶我们国内还没有技术生产。”

因为李暮总是能在关键时候给出建设性的意见,推进实验的进度,所以黄新华说完后,眼里满是期待。

李暮本来确实准备开口了,忽然又觉得不对。

“光刻胶连黄教授都不懂,我要是知道,就显得有些奇怪了!”李暮猛地一惊,连忙去翻看光刻胶的详细信息。

只看了一眼,他忍不住暗呼侥幸“高分子加工技术和应用、电子元器件工艺与分析技术……这东西根本不是我该知道的!”

或许黄新华一时不会发现什么,但他不想赌。

沉吟片刻,李暮说道“黄教授,这方面我也不了解,没有什么思路。”

黄新华闻言一阵失落。

但李暮的下一句话,又让他高兴起来

“不过我知道,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

光刻胶的事情,李暮肯定不会插手。

不过他做不了,却可以让别人做。

黄新华一愣,急切道“怎么解决?”

李暮道“黄教授,您忘了,研讨会不是刚结束不久,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们可都还没走呢。”

“如果他们能来帮忙,那么我们京工院的研究团队未必会比半导体研究所差多少。”

“光刻胶的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只是……”黄新华闻言心动不已。

但他的面上明显还有顾虑,道

“伱不了解情况,这些专家教授很多都来自外地,来这里是待多久做什么都写在介绍信上,开完会就得回去。”

“要想把他们留下来,还得跟他们背后的单位一一协商。”

“而且就算单位同意,他们也不一定会同意。”

“大家手里都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如果来帮忙,就意味着项目要停滞不前。”

黄新华说着说着,自己先泄了气,不过还是道

“但也不一定,说不定能拉来几個呢,回头我去跟院长沟通,看看能不能问上面要个文件。”

“现在只能靠我们先研究着了,虽然在进度上慢许多,但暂时也没有其他办法。”

“好。”李暮心中略微失望。

他心里肯定希望来的人多一点。

这样他混在人堆里,偶尔给出一两条思路,也不会太扎眼。

随后,黄新华惦记着找人的事,很快离开实验室。

……

院长办公室。

“咚咚~”房门被敲响。

钱树言抬起头,看向有些气喘黄新华,不禁扶额,咬着腮帮“黄教授,经费又不够用了?”

上次回来后,黄新华第二天就过来跟他开口,要求增加经费。

院里的财政有限,每一分都需要精打细算。

但为学校多次带来荣誉的半导体,钱树言还是舍得花钱的,咬着牙东挪西凑挤了一些经费出来。

见黄新华不说话,他站起身,去泡了一壶茶。

黄新华刚刚走得急,坐下后稍稍缓了一会儿,才道“院长,经费暂时是够的,现在是人手不够了。”

“人手?”钱树言愣住。

黄新华沉声道“对,想要实现突破集成电路的工艺难关,就靠我们那个草台班子现在是唱不成戏了,必须要更多的人一起研究,才能更快地拿出成果!”

“可其他学校,恐怕不会轻易放人啊!”钱树言眉头微皱,黄新华既然开口要人,说明缺人之事已经迫在眉睫。

要其他学校出人,没那么简单。

黄新华来的路上已经考虑过不少东西,此时胸有成竹道

“我也知道这一点,不过院长,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不去求人,而是让他们自己过来。”

“李暮在五道口技术学院的研讨会上一鸣惊人,大部分半导体专家和教授都对他有了深刻印象。”

“可以说,他虽然还只是个学生,但提出的发展框架,无不是处于世界最前沿!对从事半导体的学者而言,能和李暮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咱们就拿李暮当诱饵,请君入瓮,肯定能有效果。”

“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