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试水“林记快点”(2 / 3)

门口,看着夕阳下熙攘的街道,嘴角扬起一抹笑容:“广州只是开始,未来的路,我一定会走得更远!”

试吃活动的成功给了“林记快点”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林粤生深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尽管每天的订单量逐渐攀升,但门店运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林总,今天有个顾客投诉饭团不够热,虾饺吃起来没了弹性。”运营经理梁俊递上当天的顾客反馈表,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林粤生接过反馈表,仔细翻阅,每一条意见都认真看过。他眉头微皱,自言自语道:“看来,我们还需要优化整个供应链流程。食物从制作到配送环节,温度损失是个大问题。”

与此同时,系统的提示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任务更新:改进产品配送品质,提升顾客满意度。奖励:外卖保温技术指南。”

林粤生笑了一下:“系统这次倒是及时,正好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系统解锁的“外卖保温技术指南”让林粤生看到了新的思路。他在团队会上将技术思路分享出来:“我们的饭团和椰汁西米露需要不同的温控环境,一个要保热,一个要保冷。我要你们立刻联系包装供应商,开发一种双温控配送箱。”

“林总,这个预算恐怕不低啊……”梁俊试探地说道。

“预算高也得做。与其现在省钱赔顾客口碑,倒不如早投资早点回本。”林粤生语气果断,“我们不怕砸钱,但绝不能砸了自己的品牌。”

在他的推动下,新的双温控配送箱很快投入使用。测试显示,饭团送到顾客手中时,温度稳定在60摄氏度以上,而西米露的冰度也能保持不融化。

“果然,科技才是生产力。”林粤生感慨道。

与此同时,林粤生深刻意识到,仅靠虾饺饭团和椰汁西米露这两款产品,很难支撑起门店的长期运营。他决定根据顾客反馈进行菜单调整。

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解锁新任务:优化产品结构。奖励:粤式创新点心秘方。”

在系统的帮助下,林粤生开发出了几款新的产品:

1.广式鸡肉粽:经典粤式粽子,内馅加入独特秘制酱料,口感更香浓。

2.香芋椰奶糕:用天然香芋制作的糕点,搭配椰奶冻层,既好吃又好看。

3.咖喱鱼蛋饭团:港式经典小吃与饭团结合,咸香可口。

新的产品一经推出,立刻吸引了大量新顾客。不少人尝过之后,纷纷给出好评:“这味道真的是既熟悉又新奇,吃完还想再来一份!”

金句一出:“创新不是抛弃传统,而是让传统更有趣。”

然而,初期的成功并未让林粤生高枕无忧。随着订单量的增加,配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被放大。有一次,配送员送错了订单,结果被顾客拍照发到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波舆论热潮。

“快点?呵呵,应该叫‘慢点’才对!饭送来晚了半小时,饭团都凉了!”

“林记的配送太差劲了,不会再点了!”

看到这些评论,林粤生感到巨大的压力,但他没有急于辩解,而是第一时间联系顾客解决问题。他通过赠送优惠券、亲自道歉等方式,将大部分不满平息下来。同时,他在团队会上总结教训:“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正视问题,不能从问题中学到经验。”

金句再出:“顾客的抱怨是免费的教科书,改了就能变现。”

试运营进入第三周,团队的压力开始显现。一些员工因加班频繁情绪低落,甚至有配送员提出辞职。

“林总,配送员实在撑不住了,最近的工作量太大了。”人事经理向他汇报道。

林粤生点了点头,沉思片刻:“配送的确是个关键点,如果人力跟不上,我们必须调整订单承接范围,宁可少接单,也不能让配送员过劳。”

于是,他决定缩小配送范围,仅服务天河区的几个重点商圈,同时为配送员增加奖金激励机制。这一调整虽然短期内减少了订单量,但有效缓解了团队的压力。

“要做强品牌,先得强团队。”林粤生对所有员工说,“林记不是一个人的事业,是大家的事业。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

尽管困难重重,但林粤生的努力没有白费。“林记快点”的新菜单和改进的配送服务逐渐在天河区站稳了脚跟。一些回头客不仅经常光顾,还主动在社交媒体上推荐。

“虾饺饭团真的好吃!而且每次送来的时候都是热乎的,配送员态度也很棒。”

“我最喜欢他们家的椰汁西米露,清爽不腻,夏天喝太舒服了。”

甚至有一些社区食客主动联系林粤生,希望能加盟“林记快点”。

“林总,你们能不能也开到我们小区这边?每次下单都要多等十几分钟,真心希望家门口就有一家。”

林粤生听后会心一笑:“不急,慢慢来。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门店都成为标杆,只有根扎得稳,才能长出更高的树。”

一个月后,“林记快点”的日均订单量稳定在150单左右,虽然尚未达到系统任务的200单目标,但已经比试运营初期提升了接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