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虽然气愤,但也知道她是侄媳妇,要是真的开门去对骂,本来她占理的事都会变得不占理。
纪永周和纪永宁像两个哈巴狗,围着杨氏安慰道:“奶,等我们长大咧,我们给你出气!”
杨氏噗嗤一下笑了:“等你俩能给我出气,我坟上的草都能有一人高!”说着扭身去了贾蓉花窑里看纪永安。
纪永灵坐在门口,静静地透过门缝看着纪老太。
她知道,纪老太之所以如此愤怒,其实除了纪银翘儿子没借到钱外,应该还有深深的嫉妒。不过纪老太这么大的脾气,还这么长寿,真是有点匪夷所思。
夜幕降临,纪老太终于骂累了,她站起身,狠狠地朝纪家大门唾了一口,才转身离去。
看着纪老太的背影,纪永灵心中不禁感叹。
人常说,“人穷是非多,有钱啥都好。”其实有时候,有钱是非也多,无财才会一身轻。但是,无钱无财难活命,有钱有势活得长。
第二日,胡喜容出门去摘花椒,出去不到一刻钟就神秘兮兮地跑回来了。
“娘,三嫂子,你们不知道,村口来了个贩子,你们猜是来收啥的?”
杨氏帮着纪永灵翻晒草药,头也不抬地问:“还能收啥?不是收粮的,就是收布的!”
“不对不对,三嫂子你猜猜!”
贾蓉花逗一下怀里的纪永安,笑笑说:“猜不着!”
胡喜容一副我就知道你们猜不着的样子说:“收葫芦的,而且收的价很高,你们都想不到!”
“葫芦?”杨氏和贾蓉花异口同声道。
胡喜容用力点点头,说:“对着哩,不过只收灵儿前两天背的那种大的,一个给三文钱哩!三文钱呀!”
“啥?三文钱!”杨氏惊讶道,“平时都卖不出的东西,谁家墙角角不种几个葫芦嘛!这东西不光有人收,还能卖三文钱?”
胡喜容八卦兮兮地说:“说起来都是托了咱灵儿的福!这不是灵儿前天救了赵财主嘛,这两天赵财主随身就带着灵儿给的那个葫芦喝水。不知道咋的,就传成了咱牛家庄的葫芦喝水有治病功效哩,现在县里人都抢着买哩,就只要和赵财主那么大的。”
“这……”
一直在旁听的纪永灵内心有些无语,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竟然没想到,自己一个无意之举,竟然还给村子里带来了小小的经济效益。
不过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因为往后很多年她做的药粉药丸子都是用葫芦装的,更是让牛家庄,乃至宁平县的葫芦声名远扬,大家都说宁平县的葫芦喝水养人。
胡喜容继续说道:“而且你们不知道,我刚回来的时候,她大嘴婶子提议让孟文平给葫芦上都刻上标记,说是怕其他村里的葫芦冒充咱牛家庄的。”
杨氏感叹道:“你嫑说,这大嘴还是有几分急智的,这都能想出来,也是个人才!估计明年咱村里种葫芦的肯定不少。”
纪永灵赞同杨氏的看法,毕竟一个小村子里的普通妇人,竟然有防伪意识,这就已经很超前了。
所以不要小看古人,古人只是古,又不是傻。
这两天纪满仓也从县里连夜赶回来了一趟,也是因为听到了纪永灵寻回赵元宝得了赏银的事。不过他不是借钱,他只是确认一下真有这么一回事,另外就是让家里人守好家,别被人惦记上。
赵财主的“治疗”已经安排妥当,接下来纪永灵就要和家人着手盖房事宜。
纪老爷子先去找了牛里正,说了自家两个儿子盖房的事,地方选择在袅里(平地里)自家的地块,请牛里正帮忙去县衙办契。
牛里正很是羡慕老纪家得了一百两银钱盖房,但更羡慕纪老爷子两个儿子和和睦睦的,二话不说答应了下来。
纪永灵之前设想的是盖青砖大瓦房的四合院,但是被纪老爷子和杨氏否决了。
纪老爷子认为这样做有些树大招风,本来无故得了一百两就已经够显眼了,又搭上了赵财主,不知道会惹得多少人眼红。
纪永灵倒也认同纪老爷子这种朴素的想法,毕竟大家一辈子都生活在村里,乡情还是要考虑的。
最后她退而求其次,决定盖半砖土坯房,就是房子的下半截墙根用砖砌,上半截用土基子,而且她要求屋里的地面一定要用砖铺一层,土作地面实在是太容易被老鼠打洞了。
对于绝大多数都住窑洞的西北庄户人家来说,能盖得起房就已经是条件好的了。即使有条件盖房,大多也是像刘红家那样,用土基子做墙砌起来的,基本不用砖。
条件再好点的,才会在墙根用砖,一般用三层、五层已经足够,当然富裕人家则是一砖到顶,蓝宅三进。像赵财主这样的地主老财家那更是飞檐反宇,朱甍碧瓦,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定好方案,纪老爷子几人又粗略估计了一下所需的砖瓦,纪永灵和纪满川就去砖瓦窑里下定了。这个时候的砖和瓦烧制需要时间长,所以要提前付定金下定。
一般砖瓦窑都设在前面有开阔地势的沟道里,这样的地方?背倚台堀,?土层较厚且质地优良,?容易采挖,?非常适合挖窑烧制砖瓦。
但不便的是运输费力,所需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