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职业病又犯了(1 / 2)

看完麦地和油菜籽,纪老爷子两人又来到沟畔上的坡地(梯田),查看自己家的土豆和红薯地,因为种下去才一个多月,也不知道结了多少土豆和红薯。

纪老爷子弯腰给土豆翻藤,将多余的藤蔓摘掉。

纪永灵透过土豆藤蔓看到现在的种植方式还是平畦播种,就是把土豆种在平整的田地里。

当然这种方式是土豆、红薯现世后的几百年里,老百姓最常用的培植方式。即使是现代的小麦、大豆等仍然沿用着这种播种方式,具有便于耕种、利于灌溉、追肥、病虫害管理和集中采收的优点。

但是对于土豆来说,这种种植方式就存在垄间郁闭、通风不畅、土壤受光面积低、土壤易板结、病虫害发生率高等缺点。

难怪杨氏给大家发的“洋芋蛋蛋”都是婴儿拳头大小,还宝贝的不行,原来是低产低质的后果。

纪永灵心里想着事情,手还是不停地给土豆翻藤。

纪老爷子已经去了红薯地,一边给红薯翻秧,一边说:“哎呀,今年这个红芋(红薯)恐怕结得不多。”

纪永灵无法判断出这片坡地的红薯产量,但是她相信纪老爷子这种老农人的经验。

不过她现在也很无力,虽然她的储备仓有一批土豆,但是都是现代化培育的土豆种子,连续两年种植还可以,第三年就不行了。而红薯因为存放条件问题,她的储备仓并没有储备。

看来这土豆和红薯要想提高产量,只能先从改变种植方式和肥料入手了,这也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只是今年不行了,只能等来年。

祖孙两人忙碌半天,回到家刚吃完菜糊糊,纪满囤父子就来了。

纪老爷子本来想说今天估计不用帮忙,但是张开的嘴又合上了,朝纪永灵看过去。

纪永灵站起身,对纪满囤说:“二伯,你们来的正好。今儿我爹他们去我姑家收药材了,但是窑里的药材已经要装不下咧,我正想着怎么拉些药材去县里,这下可好,你跟我哥他们辛苦跑一趟吧。”

纪满囤憨憨一笑:“丫头,有事只管吩咐,我们三过来帮忙就是干活的。”

“那行,先辛苦二伯带两个哥哥去把窑里的药材搬到架子车上,咱一起拉到县里去。”

纪永柏问:“要不我回家再拉辆车,咱人多,拉两辆车,可以少跑一次路。”

纪永灵想想说:“也行。”

几人开始忙碌,纪老爷子、杨氏也来帮忙装车。

纪永桦没看到胡喜容母子几人,便问纪永灵:“四婶和永周他们人呢,去洗衣服了吗?”

纪永灵想起胡喜容扒完饭,像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似的出门,就觉得好笑,便回了一句:“四婶啊,去嚷仗(吵架)打锤咧。”

纪永桦一脸莫名。

胡喜容刚走出院门,另一个十四五岁的瘦弱女子走了进来。

“玉婷姐——”纪永灵看着面前个头还没自己高,脸色有些苍白的女子,有些惊讶,本来想问你咋来咧,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杨氏走了过来:“玉婷,过来咧?吃了么?”

纪玉婷腼腆地点点头,说:“二奶,我吃咧。你叫我今儿过来,是.....是有啥事哩不?”

杨氏转头看向纪永灵,说:“是有点事,是你永灵妹子在县里接了点针线活,我和你婶子叫你过来拿些回去做。”

纪永灵见杨氏如此说,便会意,道:“嗯,是的,是叫你拿点布头回去做药囊。”

纪玉婷粗糙的手指搓了搓衣襟,看向纪永灵:“真的吗?我这针线上怕不太行。”

杨氏笑笑,说:“能成的,去年你给聋奶缝补的衣裳我见来着,针脚齐整得很。”

纪永灵朝苹果树下边走边说:“玉婷姐,你过来,先试着做一个我看看,能成你就接些回去做,不成,也没事。”

纪玉婷看看杨氏,点点头,跟了过去,在听完纪永灵说咋做后便拿起布块飞针走线。

看着纪玉婷专注做活的侧影,纪永灵注意到她的头发比较稀疏、指甲也有变形,她心下略有迟疑,不过很快便自嘲道,自己是后世的职业病又犯了。

纪永灵走到一旁,低声问杨氏:“奶,咱家跟洼里我大爷家不是还打锤(打架)来着吗?”

杨氏坐在灶房门口挑拣着菜叶子,叹口气说:“都过去两年的事了,就算逑咧。再咋说,洼里你大爷曾经在你爹他们小时候,给咱借过兑命粮,虽然说你玉婷姐他爹抠抠搜搜,占了咱家地畔子,但是人都殁了两年咧,还争啥哩。”

纪永灵家虽然住的窑洞,但却是在塬上,所以是在平地靠沟边挖的。而所谓的洼里,就是在地势比较狭窄的山峁峁边上,地势不平坦,可耕种的平地面积少,但是山洼地多,所以土豆红薯这些粮食也多。

纪永灵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关于高价彩礼的纪录片,其中一段就是说这种家在洼里的年轻人很难娶到媳妇,因为洼里属于地形不好的地方,所以经济条件比较差,才导致难娶媳妇,需要花费非常高的彩礼钱才会有女子嫁过去,当然也有不少骗婚骗彩礼。

纪玉婷家就住在洼里,她家和纪老爷子家虽然都姓纪,但血缘已经不是很近,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