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迁都很难吗?感觉还好吧(1 / 2)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来办,不同的时间来办,过程和结果都不相同,这才有了顺势而为、因人而异的说法。

曹操与董昭一个心愿来投,一个爱才如命,可谓是相谈甚欢。

谈到家国大事,曹操以心忧之事问董昭。

“依公仁来看,要想重振朝纲,我现在最紧迫要做的事应该是什么?”

董昭拿起酒杯放在嘴边小酌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桌上,身体端正做好,才对着曹操说到:“明公兴义兵以除暴乱,入朝辅佐天子,此五霸之功也。

但是朝上诸公各有想法,也各有心思,未必都肯服从,如果长期滞留在此处,恐有不便,现在看来,只有说服天子移驾幸许都方为上策。

然而,自董卓为乱以来,朝廷便一直迁徙流亡,如今刚刚回到京城,天下百姓都希望朝廷能够安定下来,现在又要移驾的话,和众人的心愿不合。

但推行不寻常的事情才会有不寻常的功勋,还希望将军认真考虑!”

曹操听了,放声大笑,拉着董昭的手说到:“移驾许都是我心里一直想做的事。现在唯一忧虑的就是,去了大梁的杨奉和朝堂上的大臣诸公们,他们是个什么想法啊?”

董昭听了顿时说到:“既然明公已有了决定,那其余这些事就都不难了。

明公可以以书信告知杨奉,先安其心。

再明告大臣京师无粮,欲安排天子车驾幸许都,哪里靠近鲁阳,转运粮食很是方便,以免大家受那饥饿之苦。

大臣们听了,应当会欣然应允的。”

听董昭这个熟悉情况的人如此说起,曹操大喜。

当董昭谢别时,曹操拉着他的手说到:“以后朝堂上的诸般事务,还望公仁教我。”

董昭听了,感受到曹操的真诚,心里暖洋洋的,拱手称谢而去。

曹操则立即与众谋士密议迁都之事,待一切筹谋妥当,大家分头行动。

而这时,正好当时的侍中太史令王立夜观天象,私下里与宗正刘艾谈论。

“我仰观天文,自去年春天太白犯镇星于斗牛,过天津,荧惑又逆行,与太白会于天关,金火交会,必有新天子出。

此天象一出,我观之时预兆着大汉气数将终,晋魏之地,必有兴者。”

随后他又将此事密奏献帝。

“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代汉而有天下者,当在魏。”

曹操听到这样的消息,心中一动,这魏地现在不就是他的辖区吗?这些话语要是传出去了还了得,搞得不好他就要成为众矢之的了。

于是他赶紧派人私下里拜访王立。

“大家都知道公忠于朝廷,然而天道深远,岂是人力所能揣测,还望公在此事上勿再多言。”

而曹操这边则赶紧与荀彧商量。

荀彧听了,也是思索了一番,对着曹操说到:“主公大可不必惊慌,反而我们还可以利用一番此事。

汉以火德王,而明公乃土命也,许都也是属土,到彼必兴。

而且火能生土,土能旺木,正合董昭、王立之言。迁都一事可以名正言顺,他日也必能兴旺。”

听到这番分析,曹操便不再迟疑。

次日,他入宫见天子,上奏说到:“东都荒废久矣,不可修葺,转运粮食也很困难。

而许都地近鲁阳,城郭宫室,钱粮民物,足可备用。

臣敢请朝廷驾幸许都,惟陛下从之。”

有了董卓那么一出,再加上李榷、郭汜等人的折腾,献帝不敢不从,群臣也都是害怕曹操的威势,因此不敢有所异议。

于是天子择日起驾,曹操则引军护行,百官纷纷携带好家眷等跟随在后,大汉朝廷又开启了迁徙的路途。

但这一路上并不顺利,当他们刚出了洛阳城,行不到数程,前面一处高陵上忽然喊声大举,是那杨奉、韩暹领兵拦住了去路。

只见徐晃一马当先,对着朝廷的队伍高声喝道:“曹操欲劫驾何住!”

曹操听到徐晃的声音,打马出阵,见那徐晃威风凛凛,心中暗暗称奇,便令许褚出马与徐晃交锋。

场上二人刀斧相交,相战五十余回合,仍是不分胜败。

曹操见状,心里起了招揽的心思,于是鸣金收军,召来谋士一起商议。

“杨奉、韩暹诚不足道,唯有这徐晃,真是一名良将啊!我不忍以力并之,希望能以计招之。大家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曹操说完,看了看下面的谋士们。

这时,行军从事满宠站了出来,说到:“主公勿虑。我曾经与这徐晃有一面之交,今晚可扮作小卒,偷入其营,以言说之,保证教他倾心来降。”

曹操看着满宠,心里高兴。

“好,那就有劳伯宁了。”

于是当天夜里,满宠就装扮成小卒混入了对方军中,又偷偷地摸到徐晃帐前。

通过缝隙可以看到此时徐晃被甲坐在军帐当中,满宠见状,突然闪身进来,站在徐晃面前作揖道:“故人别来无恙乎!”

徐晃大吃一惊,站起身来仔细打量眼前之人,显然他也是认出了满宠,于是说道:“这不是山阳满伯宁吗,今日为何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