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周大江还惦记着早点回村里找房子,就打算早点走。
陈父经过翻车的事,不放心他们自己走,就让儿子陈志远去车行找辆牛车,跟着给送回家。
于是,一家三口坐着牛车,拉着半车的东西,半下午就回到了家。
陈志远和车夫帮着把东西搬进屋里就走了,周大江送完人,则让哥哥周大海领着去村里看房子。
村里还真有两处空房子,一家是在村西头,靠近山脚下,房主老夫妻跟着儿子去了外地,房子空了久不住人容易塌,所以就托人帮忙给租出去。
另一处空房则是村里以前的祠堂,当初为了积攒好名声,张里长家主动给村里盖了一处新祠堂,这处旧祠堂就空了出来。
周大江看中了村西头的空房,三间正房并两间偏房,还有一个柴房,住三口人足够了,而且屋后还有一个菜园,离周家山脚下的坡地也很近,以后上山也方便。
房子是隔壁田有宝家帮着照看的,出租房子也是田有宝出的面,两人去里长家里签了契书,租期一年,租银一两二钱。
凑巧张里长拿回来的宅基地批文,位置就在菜园旁边。
那是一大片的空地连着山脚,两户人家盖十几间瓦房都尽够用了。
真是巧妈给巧开门,巧到家了。
周大江感慨自己幸运,周大海也替弟弟开心,房子的事就这么顺利地解决了。
另一边,周思思回到家就去找周公了,没办法小人儿今天累坏了,感觉脚丫都不是自己的了。
陈秀英在孩子睡着后,归整了一下拉回来的东西。跟婆婆说了一声要做新吃食,让其晚上帮忙尝一尝,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她先做的是凉皮儿。凉皮儿在现代有很多做法,家里最愿意吃的是洗面法做出来的凉皮儿。
她先称了两斤面粉,给面粉里加了一点点盐和碱,加水揉成一块光滑的面团,揉好后大约醒了十分钟左右,就开始洗面。
盆里倒入清水,用手不断地揉搓面团,直至洗出面筋,洗面水也变清亮之后就不洗了。
把洗出的面筋团到一起,加少许老面使其发酵。又将洗面水上面的清水倒掉,剩余面浆部分让其沉淀,时间大约需要两个时辰。
陈秀英担心天气热面浆水容易变馊,于是将装水的盆放到竹筐里,筐把手上再拴上绳子,下到井里晾着。
接着,她又开始熬制海凉粉。
这个比较简单,取二斤海麻菜,用凉水清洗一下倒入锅中,然后按照一比十的比例,给锅里添上水,再往水里加点米醋去腥,就可以烧火熬制了。
熬好后用笊篱过滤掉渣滓,同样将汤盆放到筐里,挂到井中晾凉。
主食材就解决完了。
接着,她又开始准备调料。海凉粉也好,凉皮儿也好,调味很关键。
料水、大蒜水、辣椒油这三样都需要提前准备出来。
她先熬的是料水,这是一款拌凉皮儿、凉粉的百搭料水。
她先简单地做了一个小纱包,里面装入准备好的小茴香、八角、桂皮、花椒、香叶等香料,锅里加入少量清水,水沸后将料包扔锅里转了一圈,就捞出来了。如果泡的时间过长,料水味容易太重。
紧接着往料水里倒入少许陈醋、盐、白糖和酱油,全部混合好后就是料水了。
在现代,陈秀英还喜欢往料水里加点鸡精调味,这在古代也没这个条件,能大致复原出百分之八十的口味就已经很好了。
料水熬好后,接下来炸辣椒油。
她准备要炸的是陕西秘制辣椒油,这种辣椒油不仅香味醇厚,而且还不是很辣,老少皆宜,他们一家三口都喜欢吃。
这款辣椒油唯一有一个缺点,就是需要的香料比较多,还得将香料磨成粉。
家里正好有小石磨,在婆婆的帮助下,陈秀英将准备好的白芷、香叶等十三种香料全部给磨好了。
干辣椒也得要磨一下。辣椒油里有两种辣椒,一种是稍粗一点儿的辣椒片,另一种是细细的辣椒粉。待这些都磨好了,已是半个时辰后。
搭伴儿去山上捡蘑菇、割猪草的张氏和李氏也领着孩子们回来了。
为了不耽误大家用锅,陈秀英快手快脚地炸好了辣椒油。
辣椒油的霸道香气,惹得家里的大人小孩都围在了灶房门口,都想知道这是要做什么好吃的,这么香!
陈秀英一看大家都围在门口,知道都是辣椒油招来的。
没办法,这种秘制的辣椒油,特点就是香味醇厚,而且,陈秀英为了增加香气,还往里面加了不少的白芝麻,这香味可想而知。
自己惹的麻烦还得自己解决,于是,陈秀英爽快地道:“今晚大家干脆都别做饭了,我正在做一种新吃食,等这个好了,大家一起帮我尝尝味道如何,看看能不能拿出去卖。”
孩子们一听有好吃的,满院子里跑,嘴里高兴地叫着:“今晚有好吃的啦!”
周大江和哥哥也正好这个时候回来,周大江笑着道:“闻着这个味儿,估计咱们的吃食肯定能大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