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包书(1 / 2)

奋斗的痕迹 李维思 1316 字 1个月前

很快时间来到了临近开学的前一天晚上,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饭后,把桌子上的东西都收拾起来,桌子擦的是锃亮。

杨国庆的家其实并不是大,也就是60多平,是杨国庆的父亲杨树根的单位福利住房。

那个年代房子都是单位盖的,然后分给职工住,每个月从工资扣除一点租金。

杨国庆原本从出生到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是住在杨树根单位分的一排平房中的一间。

后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好的单位都去政府划出的地块盖楼房。

当时各个单位去地块盖楼房也是分系统,有个大规模的单位也会单独占掉一块地方,例如化工系统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商业系统的在一个地方。

所以就有了很多有特色的小区名字:工业新村、杨子新村等。

杨树根的单位属于商业系统,正好画了一块地方给商业系统的单位盖房子,加之杨树根这几年在单位工作表现不错,当上了科长加之又和领导关系不错,单位盖的第一栋楼自然也有他一份。

在当时能住上楼房也是一件让人骄傲的事情,为此杨国庆还在幼儿园得瑟的一阵子。

杨国庆的家一进门是一个不大的客厅,一面靠墙放着一张四方的桌子,漆着大红色,桌子的两边放了两把原木色带靠背的椅子,桌子的另一边是一个红色的凳子,桌子下方也有张单人凳。

客厅的水泥地面上刷了一层桐油,这在当时是一个流行的做法,这样做覆盖了原来的水泥地面,不会起灰,而且不管是用拖把带水拖地还是扫地也是十分的方便。

客厅的左手边是两个卧室,带阳台的一间是杨国庆住的,里面有张单人床和一张写字桌。

另外一间房间稍大些是赵丽凤和杨树根的卧室,里面有张双人床,床靠近门墙的一边放的是一个五斗橱,橱上一台收音机,另一边放了一个开门式的大衣柜。

房间角落靠墙还有一张四方型四角柜,四角柜上有一台很小的黑白电视机,在衣柜和四角柜之间窗户台下放了一台老式脚踩式缝纫机。

这个几个家具连同杨国庆房间的写字桌,都是赵丽凤和杨树根结婚时,买的原木然后请木工现场打造的,用的是美国松木,漆成了大红色。

赵丽凤每每提到这个总是说:这个美国松可贵了,这在当时是最流行的。

“去把剪刀拿过来”杨树根对杨国庆吩咐道。

这时杨树根取下挂在两个房间门之间墙上的挂历,放到了桌上。

挂历可以说是当时每家必备的物品,也是年底送礼最火礼品之一。

好的挂历正面都是印有一些精美的图案,图案鲜艳亮丽,经久不变色,纸张较厚,摸起来顺滑细腻,反面则是白色有光泽。

杨树根在单位也是个小领导,人情往来中自然会有些较好的挂历,留下自己喜欢的,其他的都送给了亲戚。

杨国庆也从父母的卧室取来了剪刀把剪刀放在了客厅的桌子上。

“早知道把去年的挂历也留着了。”杨树根一把把挂历翻到了最前面,拿起剪刀一张张从翻页处剪了下来。

“去把课本拿过来”赵丽凤嘱咐道,杨国庆又从自己房间的桌子捧起还没来得及放进书包的课本,放在了桌子上,书包是前几天赵丽凤下班路上去百货公司买的。

赵丽凤拿起一本书,课本大约是a5纸张的大小,又拿过一张挂历,把课本翻到中间打开,在挂历纸的一边比划了一下又说道。

“去房间缝纫机里把尺子拿过来”,杨国庆又走到父母的房间,在缝纫机台面下有一条小盒子,用手一按就翻了过来,里面放了一把用竹子做的尺子以及针盒、细线卷、衣服画线粉饼。

接过递过来的尺子赵丽凤又说道:再去拿支铅笔过来。

拿到过笔后“你来按住书”,赵丽凤一边对杨国庆说到,一边按住尺子,在挂历纸上画出比课本稍大的一圈直线。

然后接过课本,合上课本横着竖起来把书脊放在刚刚画好长方形中间,划了几下,宽度正好式课本的厚度。

又拿起剪刀沿着划好的直线剪出一个比打开课本稍大的长方形纸,中间处上下剪出两个豁口,宽度正好是课本厚度,剩下的长度正好是课本的长度。

拿起刚刚裁剪好挂历纸,平放在桌上,有图案的一面朝上,沿着刚刚画好的线每一边朝里折叠。

折每一边的时候还要用大拇指从到尾用力划一下,使得每一边折痕更加明显,更贴紧朝上的那一面。

这还不算完,再把长条边折过来,在与上下长两条边交接的地方的两个角向里对折45°同样用手指划几下。

又拿起合上的课本,放在刚刚折好的挂历纸半边,翻开封面,先把长条边向里折过来,然后折过来一边的45°角,再折过这个角所在的一边,重复这样的操作,就这样课本的封面合封底都被包了起来。

这个时候赵丽凤把初步包好的课本递给了坐在对面的杨树根。

“去把胶水拿过来,顺便拿只红色的水彩笔过来“杨树根接过课本对着国庆说道。

接过杨国庆递过来的胶水,涂在刚刚折过45°的地方,又让杨国庆去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