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桃园三结义(1 / 2)

公元184年,东汉灵帝时期,黄巾军领袖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因其声势浩大,震撼朝野,一时之间,举国为之震颤。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号令百万之众,其势力遍及九州,各地官府闻风丧胆,几近崩溃。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大将军何进急忙奏请灵帝,要求发起全国性的军事行动,以平定叛乱。灵帝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召集天下兵马,组织大规模的讨伐行动。其中,灵帝钦点中郎将卢植、皇甫嵩、以及左中郎将朱儁,作为主力将领,分别领兵前往北方、中部和南方三个战略方向,对抗黄巾军。

卢植,学识渊博且文武双全,受命为北线总督,主要负责抵御黄巾军在北方的推进。他在涿郡一带构筑防御,利用地理优势,阻挡黄巾军的攻势。

皇甫嵩,则是此次讨伐黄巾的主要指挥官之一,他与董卓合作,合力在长社县抵御黄巾军。

朱儁则是南线的主要将领,他率军深入南部,与孙坚、曹操等人配合抵御黄巾军。

在黄巾之乱席卷东汉江山,万民罹难之际,各路豪杰审时度势,未轻易涉入纷争,而是静观其变,伺机而动。彼时,黄巾军的迅猛攻势令官军节节败退,几十万百姓头缠黄巾,横行无阻,朝廷军力难以匹敌。

面对此情此景,汉灵帝采取非常之举,为求快速平息叛乱,恢复秩序,做了违背祖宗的决定,将刺史一职改为为州牧,赋予其实质性的军政大权,旨在加强地方控制力,以期通过强化地方力量来抵御叛军侵扰。

此政策一出,各州州牧得以独揽一方之军政大权,成为地方实质意义上的主宰。这一举措,实则为豪杰们提供了施展抱负的野心平台。州牧们积极行动,招兵买马,充实军备,准备充分,意欲在此动荡之际,把握时机。

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州豪杰纷纷响应,秣马厉兵,屯粮积草,蓄势待发。他们深谙此时正是建立个人威望、拓展领土、培养亲信的关键时刻,雄心勃勃,磨刀霍霍,准备在乱世中开创一番伟业。

正当黄巾之乱如燎原烈火蔓延神州大地,各路豪杰乘势兴起,壮大己方势力之际,位于幽州涿县的一个人却在焦虑万分。此人姓刘,名备,字玄德,乃汉室宗亲,乃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

在幽州涿县,刘备虽身陷贫困,编织草鞋、售卖席具以维生,却心忧国事,时时为黄巾之乱搅动九州不安而焦灼。某日,幽州太守刘焉发布的招兵布告送抵涿县,刘备读罢,心中五味杂陈,一腔豪情却无力施展,不禁长叹连连。

恰巧,此情景落入一旁张飞眼中。张飞,字翼德,身高八尺,豹首虎目,声音如雷,乃涿县有名之屠户兼酒肆主人。他本性刚烈,面对刘备之长吁短叹,直言问道:“大丈夫应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何故悲戚?”

刘备闻言,诉说自身困境与远大抱负,谈及汉室衰微,庶民疾苦,愿力挽狂澜,却缺助力。张飞听毕,豪情勃发,决意资助刘备,慨然言道:“吾亦有报国之心,今得遇汉室宗亲,愿共举大事。”

二人当即前往村边小店畅饮,细议计划。在涿县的小小酒肆中,刘备与张飞正在热烈讨论招募乡勇对抗黄巾军之事时,一位身形高大的男子踏入店内。此人身高九尺,面如重枣,丹凤眼闪烁着英气,卧蚕眉下藏着睿智,一派英雄气概。刘备注意到此人不同寻常,便邀其同饮,询其来历。此人自称关云长,来自河东解良,因不平之事手刃地方恶霸,被迫浪迹天涯,此次闻知涿县招募义士,欲投笔从戎,共攘国难。

得知关羽的经历与豪情,刘备深受感动,立即将自己的宏图大略告知关羽,并表达希望与其并肩作战的心愿。关羽听罢,激昂之情溢于言表,欣然接受邀请,视刘备为知己,愿随其左右,共赴国难。

决定结为异姓兄弟,共图大事。次日,三人在张飞宅院后的桃花盛开的园林中,举行了一场庄重而神圣的结拜仪式。桃园之内,一片春色盎然,鸟语花香,仿佛山川为之见证,风云为之喝彩。张飞宰杀乌牛白马来祭祀天地神明,备好祭品,三人跪于红烛之前,手持香火,神色庄严,对着天地盟誓: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今日在此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共享富贵,同担患难,誓同生死,共赴国难。”

誓言铿锵有力,响彻云霄,天地为之动容。三人将酒洒于地上,象征着将心比心,肝胆相照,从今往后,不论风雨兼程,都将紧密相连,荣辱与共。

张飞倾尽家财,招募五百乡勇,随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率队投奔幽州太守刘焉。

刘焉查阅家谱,确认刘备乃汉室宗亲,欣喜异常,认其为侄,彼此关系亲密,气氛和谐。

然而当幽州陷入黄巾军五万大军侵袭的危机时刻,刘焉的态度突然转变,命令刘备带领仅仅五百兵马迎战。表面上看似是对刘备的信任,实则是将其置于险境。然而,面对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并未退缩,毅然接下了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战斗打响,五百对阵五万,形势万分危急。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