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初遇张角三兄弟(1 / 2)

知其在兖州度过一个月的休整时光,充实而平静。之后,他率领三千精锐铁骑,携同全家大小,踏上前往陈仓的征途。这一行人马声势浩大,穿越山川,疾驰于广袤的中原大地,场面壮观震撼,引得路人瞩目。

途中,行至巨鹿郡时,一幕奇异景象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只见前方不远处,三个身影围绕着沸腾的符水,散发出袅袅白烟,他们自称大贤良师,正为络绎不绝的民众治病疗伤,赢得了许多信徒的拥戴与尊敬。这场景显得庄重而又神秘,让人不禁驻足观望。

周仓出于好奇,主动上前探查,并与三位大贤良师进行了交谈。他发现,这三人确实心系苍生,虽身处乱世,却不顾个人安危,致力于救苦救难,深受百姓爱戴。他观察到,在这样动荡不安的年代,仍有人愿意伸出援手,救助处于苦难中的人们,实属难得。

周仓很快返回,将所见所闻详细告知知其。知其听后,心中不由感叹,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的确惨淡,民不聊生,而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善行者,尤为珍贵。他对这三位被称为大贤良师的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亲自前往拜访,希望能了解更多的详情。

在周仓的引导下,知其一行人来到巨鹿郡的中心地带。眼前的情景令他动容,数百名病患聚集于此,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痛苦与期待。三位大贤良师正忙碌着,逐一为他们治疗疾病,有的看似神奇地痊愈,让周围的人惊叹不已。

知其走上前,礼貌地问候:“三位大师,久仰大名,今日有幸得见,实为三生有幸。在下姓王,名知其,现任陈仓太守,特来拜会,欲结识一二。”

三位大贤良师闻声抬头,见到知其仪表堂堂,气度非凡,不由得肃然起敬。其中一人微笑回应:“原来是太守大人,失敬失敬。贫道张角,这是我二弟张宝、三弟张梁,三人愚钝,不过秉持一颗慈悲之心,妄想为世间苍生减轻些疾苦罢了。”

双方简单寒暄后,知其表达了对三人义举的钦佩之情,

知其与张角等人一番交流后,虽对他们的善行表示了与敬意,但在对话间,敏锐地捕捉到了张角话语背后的深层含义——一种隐隐的野心与不甘。这种洞察力源自他多年的历练,让他瞬间洞悉了对方的真实意图。

面对张角隐约透露出的逐鹿中原之意,知其保持了冷静与理智。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各怀鬼胎者甚多,而拥有野心本身并无错,关键在于目的与手段是否正当。然而,鉴于当前局面及张角目前的所作所为尚有益于民,知其并不打算立即采取强硬措施镇压,反而选择了劝诫与警告的方式。

“张兄,你我虽初逢,但你今日之义举,有目共睹,确是令人敬佩。”知其语重心长地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见你心系黎民,真心实意想要改善百姓生活,这是值得称许的。但逐鹿中原之事,须慎之又慎。君不见,乱世纷争,生灵涂炭,唯稳定方可兴邦。若真有宏图大志,何不在现有基础上,踏实做好每一件事,造福一方。”

知其的话铿锵有力,既表明了立场,又给了张角一定的退路。他希望借此机会,能够让张角反思自己的野心是否真的符合道义,是否真的能够为百姓带来福祉。

说完,知其示意手下收队,不愿在此过多耽搁,毕竟陈仓事务繁重,还需他回去处理。临行前,他又向张角等人拱手告别,重复了一句:“今后,还望你能谨记今日之言,勿忘初心,善始善终。我们各自珍重,前路漫漫,愿你我都能找到各自的前程。”

随后,知其带领三千铁骑,尘土飞扬,向着陈仓的方向前进。

看着知其离去张宝语气急切转向张角道:“大哥,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刚刚我们向知其太守坦露了心迹,他若心存芥蒂,说不定会联合其他官府对我们下手。要不,咱们趁早离开这里,以免夜长梦多。”

面对张宝的担忧,张角缓缓停下脚步,心中虽有千斤重担,但他脸上却波澜不惊。转过身来,他凝视着眼前的兄弟,眼中既有兄长的慈爱,也有领袖的威严。“二弟,你之所虑,我亦有所感。”

“知其,此人非同凡响,之前只闻其名,今得一见,确实令人赞叹。他领军有方,麾下兵马精锐,可见其治军严谨、才略出众。正因如此,他若非我之友,则必将成为我之大敌。语重心长地说:“二弟,你的担忧我能理解,但需知,知其若真有不良企图,早已采取行动,而非今日言辞试探。我们现在根基未稳,不宜轻言撤退。一旦动摇民心,士气必将受损。当前民心得归,正是我们夺取天下的良机,放弃此等时机,实为憾事。”

知其等人骑马驰骋在广阔的平原上,子淼眉头紧锁,忍不住询问:“哥,适才在巨鹿郡,既然察觉到了张角的图谋,为何不果断下令,将其一举铲除?若放任他壮大,日后岂不是会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危及无辜百姓?”

知其侧目看了眼子淼,眼神中闪过一丝深思。“困兽犹斗,伤人损己,”他缓缓开口,“而且,在这烽火连天的时代,任何一次无谓的争斗都会让原本艰难求生的百姓陷入更深的苦难。况且,当前各地诸侯虎视眈眈,个个都有称霸之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