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鞠义来投(1 / 1)

此战之后,王知其名震四海,英雄事迹传遍各地,吸引众多志士仁人慕名而来。

人们纷纷投效麾下,渴望共谋大业。知其因此得以广纳贤才,实力倍增。

陈仓城内,兵马扩充之势迅猛,糜竺亲自远赴羌地,成功购得五千匹良驹,专为打造精锐骑兵队伍。

与此同时,一名士兵在浩荡的新兵阵营中脱颖而出,名为鞠义。此人身材魁梧,高达八尺,宽肩厚背,体魄惊人。其面容刚毅,双眼似炬。鞠义自幼研习兵法,通晓古今战略,尤其擅长布阵指挥。其武艺超群,手持一杆铁枪,枪法娴熟凌厉,能在瞬息之间洞悉敌情,攻守兼备。

这一日,知其偕同典韦、太史慈、周仓巡查新兵营地。行至演武场时,恰逢鞠义正在演示枪术,那矫健的身姿,精湛的技艺,顿时吸引了几人的目光。只见鞠义手中长枪宛如游龙入水,又似疾风扫落叶,每一招每一式都蕴藏着破敌千里的威力。

太史慈素以勇猛著称,见此情景,心头战意顿生,跃跃欲试。遂向知其请命:“主公,此人枪法非凡,末将愿与之一较高下,不知可否?”知其闻之,亦对鞠义的实力颇感兴趣,微笑颔首道:“正合吾意,今日便让我们看看这位勇士真功夫如何。”

太史慈身影轻盈跃入场内,他身姿矫健,眼中闪烁着炽烈的斗志,显然是技痒难耐。两人在演武场中央相对而立,一番礼节性的寒暄过后,气氛变得愈发凝重。

太史慈双手握紧双戟,动作熟练且有力,双戟在他手中旋转飞舞,划出一片片银色光芒,如同两轮弯月同时升起,令人目眩神迷。而鞠义同样不甘示弱,紧握长枪,身形稳定,枪尖直指对方。

随着一声清啸,太史慈率先发动攻势,双戟化作狂风暴雨般的连击,向鞠义袭来。然而,鞠义却以惊人的冷静应对此等猛烈攻势,长枪犹如灵蛇出洞,巧妙地穿梭于太史慈的攻击间隙,化解一次次险象环生的局面。两人你来我往,攻势如潮,但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克制,避免造成实质伤害。

经过数十回合的激战,双方依旧难分胜负,直到太史慈抓住一个细微破绽,利用双戟灵活变换的角度,迫使鞠义稍退一步,进而施展一套精妙组合技,一举夺得了优势,最终由太史慈取得胜利。

比试结束后,太史慈与鞠义相互敬佩地点点头,表达了对彼此实力的认可与尊重。太史慈收起双戟,转身面向知其,眼神中满是对鞠义能力的认可。“主公,今日之战实为难得,鞠义兄弟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太史慈诚恳推荐道,语气中充满肯定。

知其闻言,目光再次落在鞠义身上,思索片刻后,他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太史将军言之有理,鞠义兄的确是一表人才,既如此,本公便依将军之意,任命鞠义为新兵千户,负责统领新兵,助我陈仓军再创佳绩!”语毕,他亲手授印,郑重其事地交付给鞠义。

鞠义接过官印,他向知其深深一拜,承诺必将竭尽全力,不负所托,誓将新兵训练成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精锐部队。

从这一刻起,鞠义正式担任新兵千户之职,在他的带领下,新兵们迅速成长,很快就形成了一支秩序井然、士气高昂的队伍。

一个月光阴匆匆流逝,陈仓城内,新兵营已然完成组建。与原有的兵马合并,陈仓的兵力得以空前膨胀。现拥有的可战之兵达到了五万之众。

原本的空旷军营如今充盈着肃杀之气,队列整齐,号令声震天响彻云霄。知其亲临校阅,看着眼前这支雄壮的军队,心中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他知道,这是陈仓的底气,是他实现宏大抱负的重要基石。

站在阅兵台上,知其心中充满了感激与自豪。他对鞠义、太史慈以及其他诸位将领表示深切的谢意,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让陈仓军力有了今天的规模。此刻,知其的目光坚毅,望着前方广袤的土地,心中暗暗发誓,将以这支精锐之师,开创属于陈仓的辉煌时代,不让任何敌人践踏这片热土。

为了进一步提升军力,知其开始着手规划下一阶段的战略部署,包括粮草补给、器械制造、情报收集等方面力。他深知,庞大的兵力虽是力量的象征,但合理调度与后勤支持同样是取胜的关键。为此,他倾注大量精力优化管理体系,确保每个环节高效运转,使陈仓军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接下来的发展计划:

1 强化后勤保障:知其命令糜竺加强对周边粮食、物资的采购与储备,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以防不测之时能够迅速供应前线所需。

2 武器装备升级:安排工匠改良现有武器,研发新型防具,提高士兵防护与攻击力,确保兵器质量处于领先地位。

3 完善谍报系统:构建覆盖广泛的情报网络,及时掌握敌方动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争取先机。

4 实战演练:定期举行大规模军演,检验各部配合程度,提升应急反应速度,确保在真正战争中的执行力。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陈仓军队不仅数量上壮大,更是在质量上实现了飞跃,形成了令人生畏的战斗力。知其自信满满,相信只要时机成熟,陈仓必将如虎添翼,书写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