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应战,以观敌阵之威,是关羽最后的决定。
从乐观的角度来说,陈到如此,说不得是迫不得已之举,想要先破徐州军,再回援广陵。他有那个实力吗?先得看看。
敌军的实力摆在那里,不承认不行,关羽唯有随机应变。
倘若被他看出,陈到的进攻,的确如他所想?那么,敌之所欲我之不欲,徐州军可以学习之前的白耳军,稳步后退。
且敌军阵型的威力,终有一天要展现在战阵之上,迟看早看,迟早要看。他们的底牌越少,对日后的作战也越有利。
远远看着关羽的应对,陈到不禁微微颔首,换位处之的话,他不可能比关羽做的更好。主将沉稳,徐州士卒亦受其感染。
“关将军,想一见我白耳军的真正战力?好,那就一见。”
令旗举起,中军之处,十二面战鼓一同敲响,前阵加快了速度。
沉重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与之同时到来的,则是天空之中,箭矢组成的乌云。看它们的飞行轨迹,落点就在徐州军前沿。
蹲姿抛射,箭矢在空中走出一个抛物线,上行的速度,看似并不快,所有徐州士卒都能看清。但当它
下降之时,便猛然加快。
盾阵的防御在前方与正上方,当箭雨落下,一阵与盾牌碰撞之声响起。此刻,天空之中,又是一朵乌云出现,并无间隙。
三队弓兵,交叉换位射,一阵射完,起身退向侧后,后阵跟上,进入同袍原来的位置,用一样的姿势,再度射击。
再退,再上,此刻,第一阵弓手已经上箭完毕,假如没有军官的重新指示,那么,他们将连接第三阵同袍,无缝隙射击。
起身,侧后退,三步换箭,动作简单明了。三阵弓手,数千人的切换,声音却只有齐整的一个,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此种弓阵,最先由高顺率领陷阵营,运用与讨伐黄巾之时的长社大战。初次施展,就赢得了朱儁的赞扬,称为弓兵楷模。
再往后,高顺不断抠细节,陈到白耳军平时的训练之中,弓兵演练此阵,要以牛筋辅助,个个位置,不能差半点!
严格到极点的训练,换来的是士卒的肌肉记忆,换来的是战阵之上的无穷威力。站在陈到的视角,将之看的更为清楚。
难怪要这么练,身姿步伐差一点,乱一点都不行。种种看似奇怪的训练之法
,如今都在战阵之上,展露出效果。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敌军后阵,也有步军弓手放箭,阻扰白耳军先锋的进逼。但无论是速度还是威力,都相去甚远,且……
白耳军四轮射,敌军两轮射之后,高台上手持千里镜的观察手便看清了位置,随着他迅速无比的打出旗语,轰天炮发动了。
敌军弓阵的位置,穿云弓勉强能够到,却不能保证威力。但轰天炮,却是威力与速度兼具,无数飞石,落向敌军弓兵。
犹如飞蝗一般的落石,下落之时,锁定的范围,就是徐州军弓兵阵的范围,亦是如同穿云弓一般,连续不断。
结果?结果很简单,在落石的攻击下,徐州军弓兵的伤亡,明显比步卒更大。重要的不在这里,他们无法阻拦重步兵推进。
关羽在战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同样的弓阵,他一共设立了三个,一个受到袭击,另外一个立刻发动,继续放箭。
但同样只能射两轮,敌军的轰天炮就似闻见了气味一般,打击接踵而来。他们的调整极为迅捷,落石根本没有间断。
地形位置上,白耳军搭建的高台,高台上手持千里镜的士卒。
关羽知道,一定是他们看清了自己的位置,引领轰天炮攻击。
只可惜,徐州军根本没有力量,可以对那名士卒进行打击。
关将军不知道的是,倘若地形不利,那名观察手无法居高临下的看清敌军弓兵位置,那么,从你弓箭的轨迹,也能推断出来。
优秀的观察手,利用轨迹判断,也许会比亲眼观察更为精准。他们的旗语,就是一个个标尺,而徐州军所在之地,被标注过。
看似地形对双方是公平的,但倘若让关羽见到弓兵队沙盘中一个个红点,给他解释一下,标尺对准确射击有多大的作用。
“公平,何来公平?太不公平了!”即使关将军也会这般说。
一个有标注,一个没标注,如此情形之下,即使是陷阵,亦不是虎卫先登太原这般强军的对手,无数次演习证明过。
相较与装备和平时的训练,这又是一种压制,科技上的压制。
白耳军的弓箭手,根本不用去看敌军,他们只需要听从军官的号令,用不同的标尺进行射击,环节减少,速度自然更快。
三个弓阵,六轮齐射,弓兵所在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而这一切
,仅仅发生在前阵重甲步卒挺进的百步时间之内。
眼看两军距离不过二十步,就要合阵之时,轰天炮又是一阵齐射。这一回的目标,不再是敌军弓兵,而是前阵步卒!
发射的亦不再是乱石,而是一颗颗巨石,将盾牌砸的粉碎。打击距离一看就是经过精准控制的,前线稍稍靠后。
器械营的战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