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闻言心中一凛,再见叶欢,眼光又是直勾勾的看向自己。
“干什么?你还让不让人说话了?”廷尉心中叫苦。
“对,我等就是怕皇后担不起江山之重,会失陛下之望。”想了想他还是言道。
本来准备与刘宽辩论一番,谁知老太尉问过他,却看向了司空袁逢。
“袁司空,尊意是天子生前未立太子,此时无论大皇子还是二皇子都有不顺?”
“文饶公,担当江山之重,还需好生斟酌。”后者沉吟半晌方道。
“那各位还有何顾虑,尽管言之,集思广益方能取长补短。”刘宽捻须道。
这一下有了次序,大臣们说话也轻松了许多,不少人都说出了心中所想。
老太尉静静聆听,不置可否,时不时轻拈一下胡须,状甚悠然。
梁頫还想再强调一下,但没等他开口,叶欢却是双目如电的射来。
“算了,算了,反正李廷尉也说了,今天我惹不起你。”梁太祝只能偃旗息鼓。
等到众人各抒己见,再无人出言之后,老太尉才缓缓的道:
“诸位之见不外有三,其一担心皇后难荷江山之重,其二顾忌昨日宫中之事重演,这其三嘛,便是大汉外患未除,需得保证朝堂安定,再谋天下太平。”
太尉崔烈闻言首先颔首,袁司徒紧随其后,众人亦跟着点头。
“老夫听诸位之言皆是有理,但要保朝堂安定,皇后当政乃最为稳定之法。有卢中郎统领禁军,叶平北率领西园,又有何人可再祸乱东都?”
“江山之重,此为必要,任谁也不能轻忽。皇后代政的确未必周全,可若辅以似太尉,司徒,廷尉这般重臣,凡事细细议及,岂不是两全其美?”
“各位放心,此言是老夫所出,宽绝不会身在其中,辅政人选,自是众人商议。”
大臣们闻言亦是眼中一亮,此倒不失为办法,辅政之臣,亦可牵制皇后。
曹操不由看了叶欢一眼,大公子是坦然相对,那眼光的意思就是不是我的主意。
见大家安静了很长时间却无人出言,刘宽又道:“国不可一日无主,老夫觉得此事已经可以细细商议了,各位选出辅政人选,再往毓秀宫请皇后代政。”
李吉梁頫对视一眼,皆是眉头微扬。看今日形势,刘宽之言已经得到了太尉和司徒的支持,其余大臣们似乎也无异议,他们若是再提?倒不如争取辅政之位。
叶欢冷眼旁观,看着一众大臣面上神情的变化,再想起太尉昨日在司徒府中和自己的耳语。不由心中暗叹姜到底还是老的辣,此刻的焦点已经转化到人选上了。
“朝堂相争,除了权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妥协,内中却有千变万化,值得深思。”
大公子心中不无感慨,这辅政之法乃是自己提出,到了老师口中却成了他的想法。刘宽此举便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之意,且老师德高望重,更是顺理成章。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朝议成了辅政大臣的探讨和人选的争夺,其激烈程度一点也不比刚才逊色。而此时,老太尉再不发一言,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片公心。
“ko!”叶欢心中默念,眼前的争执已经与他无干,主要目的达成就行。
上元阁的这番朝议又足足继续了一个多时辰,最后确定了太尉崔烈,司徒袁隗,中郎卢植,廷尉李吉以及御史秦华这五人组,重臣之中,清流占据了上风。
但内臣并非没有所得,至少李吉在人选之中,且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大皇子没有立刻继位。那边意味着他们今后还有机会,至于御史秦华,则是公认的刚直。
司空袁逢稍稍有些失落,可他心中清楚,自己一来阅历还浅。二来只要有兄长袁隗在,他便难入辅政之列,但今后,还需看天下之变。
众人商议完成,又请书记官录之成文,五人便前往毓秀宫与皇后商议。
何后对此很是欣然,稍稍推辞之后亦认可了大臣们的商议。
于是灵帝身后,大汉以皇后代政,大臣辅政的形式暂时确定下来,待得皇子长成,再行归权。
作为第一个提出以皇后代政的曹操,何后自然不会薄待。加之为平南将军领休城侯,辅佐卢植统领禁军,原本西园的典军校尉一职由冯芳顶替,调淳于琼为助军左校尉。
至于立下大功的叶欢,皇后本欲加之为征北大将军!却是司徒袁隗进言,叶平北自讨贼以来,数度升迁,此时天下未定,待其再建功勋不迟。
后然其言,亦对叶欢厚加抚慰,经此一事,何后对叶欢的信任更上了一个台阶。
天子的丧事按礼持续之中,大将军何进一时没了声音,朝中何后代政,重臣议事也颇为和谐。
大汉东都暂时安定下来,可内臣外戚也都在暗中谋划,风雨仍旧未过。
半月之后,凉州镇将董卓收到了何进的八百里快马密传,开始整合人马。
与此同时,并州晋阳,并州牧丁原也得到了大将军的传书。
书房之内,丁州牧面有凝重之色,案头的信件早就被他收起。
必要之时起兵洛阳?可他手中又有多少人马?除了一些郡国,护乌桓所部和边军他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