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元修收徒姜薇(1 / 3)

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跟着燥热起来。

姜薇与柳白韵二人还是过着惬意的小日子,两人都没有因为走了一个人,就有什么不习惯的。

反正那个家伙不管走到哪儿身边都不缺美人,虽然前去南疆路途遥远,可一路不是还有个大美人江翎儿跟着?反正她二人是看不出来赵牧有任何舍不得她们的模样。

说不定就盼着能够出去过他的神仙日子呢。

在京都待着哪有外面自由?

并且还听说南疆那边的姑娘也是别有一番韵味,令不少中原男人魂牵梦绕呢。

姜薇刚嫁进来,跟赵牧连话都没说上几句,谈不上什么夫妻感情,让这个太子妃唯一有些兴趣的就是赵牧的那些诗词了。

故而赵牧在离开太安城时,专门手写了许多诗篇留在了东宫,供姜薇研读学习。

每每读到妙处之时,姜薇总会忍不住怀疑,这些精妙诗词真是人能写出来的?更有时会自惭形秽,让她对自己这个江南第一才女的名头心虚起来。

柳白韵就比较悠闲了,除了继续绣着那张未完成的刺绣之外,也偶尔会与姜薇共同研读一些赵牧留下的诗词,属于是小小日子悠哉哉。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书房中,姜薇纤细的手指轻柔拂过那些还未干透的宣纸,低头呓语,读到这首《虞美人》之时,眼眶不仅有些湿润。

其中悲切之意难以遏抑。

看了一会,姜薇将身子微微后仰,闭上湿润的眼眸,在口中缓缓呢喃着后半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能写出如此……如此翻涛汹涌的悲切之意啊,赵牧啊赵牧,你究竟天赋异禀,还是阅尽沧桑?”

人生如春秋大梦一场,哭时来,笑时去,方为不枉此生。

可人间千苦百难,总有绕不开的蝇营狗苟,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写意风流?

她姜薇同样一身才华,却无奈生在了这乱世之中!

后宫不得参政,她当初选择了加入东宫的这条路,就注定她这一生与仕途再也无缘。

躺在书房的木椅上,姜薇的眼角再次划过一行湿润温暖的泪水,是作为女子无奈的悲叹。

“吱呀!”

木门被推开。

姜薇没有睁眼,整个东宫除了一两个丫鬟仆役与管家之外,就没有别人了。

而能够自由出入太子书房

的人,不用猜就只有柳姐姐了。

对于这个女人,她从无戒心。

因为姜薇觉得柳白韵是在太过单纯,甚至还不及她有心计,有些时候她还会羡慕这个思想单纯的柳姐姐,想的不多自然也就轻松,要的不多自然也就知足。

人,总会被欲望与执念所拖累。

姜薇的欲望就是不甘于做一个毫无用处的花瓶,她的执念就是为了当年立下汗马功劳的姜家正名!

凭什么他们姜家军当年在塞北拼杀,为大周当下了南下的五十万兵马,他赵家天子就坐在龙椅上享福?

当年一战何其惨烈?

到最后念不到人家一句好?

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别说正名,就算是给姓姜的老家伙封上一个异姓王又如何?

为何这般小气?

这些事情姜薇想不明白,从前这么多年她没想明白,再过多少年也不会想明白!

所以她才会羡慕柳白韵,可以极为满足的过好日子,什么都不用多想,也不奢求什么,好像这个傻姑娘唯一奢求的,就是那个太子殿下能够多看她两眼?能够多吃两碗她亲手烧的饭菜?

她不觉得这是傻,反而认为是一种福气。

毕竟她太累了,有时候歇下来姜薇也曾想过,自己宁愿是一个普通平民的家庭,不要自己老爹是一个手握三十万姜家军的镇北大将军,然后好好读书,将来能够进入朝廷或者地方,当一个好官,造福百姓。

这就已经是普通人家能够达到的最理想的日子了。

至于丈夫嘛……没什么要求,不懒、不好赌、不好酒就行,而非什么太子殿下。

当然这就不是说太子殿下有什么不好,只是姜薇自认为高攀不上,一旦将自己捧的那么高,就必然会产生一种使命感,会有一种一种早已被安排好了的宿命感。

推门而入的人紧紧站了片刻,没有开口。

姜薇缓了缓,没有睁眼,而是有气无力道:“柳姐姐,是来叫薇儿用午膳的么?今日薇儿还不饿,不想吃,柳姐姐一个人先吃着吧,晚上我来给柳姐姐露一手。”

“太子妃娘娘……”

姜薇猛然睁眼。

因为她听见这不是柳白韵的声音,这分明是一个男子的声音。

还是一个不完整的男人。

“您是……魏公公?”姜薇看着眼前这个穿着猩红宫袍的男子,有些不确定的开口问道。

当时与太子结婚当日,她曾发现皇帝赵楷身边一直有个老宦官形影不离,后来

听说那是陛下,身边最宠爱的近臣,掌印太监魏阚。

满头白发的老宦官,低头笑道:“正是老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