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拎不清的歪瓜裂枣(2 / 3)

赵牧没有着急,笑着让几人回去,他抬头看了一眼那轮缓缓升起的辉日,淡然道:“时辰还早,就让他们多等一会,你先回去,等本宫什么时候用完早膳之后再做决定。”

鸿胪寺的官员有些为难道:“这……殿下,毕竟是大元国的使臣,若是接待不好失了礼数,不利于两国影响啊。”

赵牧面色一冷,转过头冷声道:“这里是我大周,不是他的元国,他愿意等就等,不愿意等就滚回去!”

那官员连忙点头称是,片刻亦不敢停留,连滚带爬的出了东宫。

当鸿胪寺的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耶律台与拓跋留诚之后,两者立即勃然大怒,尤其是耶律台直接站起身,大骂道:“这个赵牧简直太过目中无人了!这样不符合外交礼数!”

鸿胪寺的人皆是人人正襟危坐,夹在中间搞得里外不是人,没办法,两边都不敢得罪,无论是谁都不是他们能够承担得起的。只好一路上陪着笑,小心翼翼的招待着。

耶律台二人倒也没有真的摔桌子离去,毕竟二人此番前来是带着任务与目的的。

现在连人都没见到。又怎甘心离去?

送走了鸿胪寺的人,赵牧则是悠闲的坐在湖边嗑起了瓜子,翘着二郎腿晒着太阳,好不悠闲,完全没有一点如临大敌的紧张感。

柳白韵端着一盘果盘,静悄悄的来到了赵牧身边,缓缓放下之后,轻声道:“殿下,院外有人求见。”

赵牧吐出一颗瓜子,缓缓道:“谁?”

“好像是钱侍郎。”

“让他进来吧。”

柳白韵嗯了一声收拾了一下石桌上的果皮后便款步离去,片刻后一身蓝袍的金发男子,笑着走了进来。

“殿下好惬意啊,这般都还是临危不乱,真就不怕那些蛮子借口发难?”吏部侍郎钱祝笑道。

赵牧斜眼看了他一眼,又将视

线拉回远处的湖面,淡然道:“怎么?钱侍郎看不下去,要给之前的老主子来当说客?”

钱祝所在的部落,原本是在大元王朝的统治下,苟延残喘了数十年,后来处于某些原因才归顺大周,所以赵牧说大元是钱祝的旧主子,也并未说错。

钱祝摇头笑道:“非也非也,食周禄,又怎会为他国人说话,下官此番前来是想告诉殿下,袁山涣已经在着手安排官员的任免事物了,殿下恐怕要抓紧些了,若是等吏部的文书公布于世,到那时殿下想要运作,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赵牧沉默了片刻后,缓缓道:“等本宫处理完眼下的事情,自会去会一会袁山涣这个老匹夫,吏部的文书下发至少需要两个月,急什么?”

钱祝摇了摇头,面色凝重道:“提前了,恐怕没有三个月的时间,这明显就是在针对殿下,现在吏部上下全部都在昼夜不停的加紧赶工,时间会大幅提前。”

赵牧微微皱眉,抬头问道:“那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

钱祝缓缓伸出三根手指,“三天。”

赵牧眉头皱的更深了,片刻后他嗤笑一声,“还真是够快的啊,平日里没见他们吏部有这么高的效率,不过要是人人都想吏部这般拼了命的为国劳作,那当皇帝的还担心什么?安安心心坐在皇位上享福就行了。”

钱祝微微低头,没敢说话,这种诛心之语谁敢接?

也就太子敢这样抱怨几句了,换做常人,若是被有心人听了去,岂不又是一个杀头的大罪?

两人相对无语了半响,钱祝突然开口问道:“下官有一事不明,还请殿下为我解惑,要不然啊,我今晚回去了也该睡不着喽。”

赵牧道:“是想问我,在这个全国上下都无比紧张的时刻,为何我反而会这般有恃无恐?”

钱祝笑着点了点头。

赵牧抓起了一把瓜子,伸向钱祝摊开手心,后者微微楞了片刻,接过了赵牧手中的瓜子,于是二人就这么坐着嗑了起来。

赵牧边嗑边说道:“其实很简单,他们的使臣不愿前来前来是为何?真的是来讲和的吗?”

钱祝疑惑道:“哦?”

赵牧接着:“哼哼,这帮蛮子倒是打的好算盘,他们此行前来讲和只是一个噱头,实则目的不纯,其一,是想借此探去一下我们大周的国力如何,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对国家

的满意度如何,其二就是想看一看我这个未来国君的本事了,若是我是个软弱无能的货色,必定会在这场谈判之中处于下风,搞得不好还会落得个任人宰割的下场,而大元也会再无后顾之忧,只要我继位的那天,可能就是他们发兵之日,说不定还会提前,其三,这次两军冲突大元故意不敌,死亡人数略多于我们,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能够从我们身上捞点好处,签订一些不利于大周的条约……因此没有见到我,他们是绝不可能走的!”

赵牧停顿一下,微微捏紧了拳头,冷笑道:“他们错就错在以为本宫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可须知正是年轻人才血气方刚,也许别人怕他这些北边蛮子,可本宫却没放在眼里!”

钱祝恍然大悟般笑道:“原来如此,殿下果然见识过人,其聪明才智让在下佩服。”

赵牧瞥了一眼对方,笑呵呵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