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这次订了几间房?(1 / 2)

一个半月后……

————

「虞都」

昭安十六年,元月初一,新年伊始。

天还没亮,京城虞都高大威严的西城玄金门便徐徐打开。

城门两角各悬两盏巨大的红色灯笼。

城外一排装饰红绸锦缎的马车陆续缓缓入城,沿着装点灯笼红布、喜气洋洋的玄武街向东驶近黎明前威严高耸却灯火通明的皇城。

虞都处于国家中部偏东北,犹如一国之心脏,七十年来稳稳伫立在那里,跃动着整个王朝的脉搏。

千里运河水如强力的主动脉血流,浩浩荡荡地自南而来经运河口汇入城南栖凤湖。

湖水再分作无数向北、向东、向西的支流,汇入城市田野山间或继续向东汇入大江大河然后入海。

而那北流一支绕城一圈的,即是宽阔的虞水护城河。

如织的车流在靠近皇城一里外停住,身着各色朝服,头戴簪花乌纱帽的数百名官员皆下车步行至皇城正隆门外等候朝拜。

除上常朝的京官外,各地方州府知州、转运使一年一度齐聚京城,入朝向皇帝拜贺新年。

等候门开的间隙,相熟的大臣们彼此拱手寒暄道贺。

虽新春伊始,气候上还是隆冬,空气冷滞,北风如刀。

即使未入朝堂,大臣们的站位依然泾渭分明:

除枢密院直接掌管的各路禁军将领,江南来的官员也均聚集在枢密使张訏身后,但皆手捧暖炉,身形在风中颤抖瑟缩着,极不适应北方的寒冷。

还在等待宰相晏渚的京官士大夫边向着南方翘首以盼,边低声嘲笑南蛮官员的缩头缩脑模样。

两拨人员之外是驻京的几位金莾袍王侯,而离大部队远远的,是带领一小队亲兵从朔北千里赴京的镇北候仲义。

刚过不惑之年,他一身金甲戎装,头戴红缨帅盔,身形高大挺拔,剑眉斜飞、眼神坚毅,却嘴唇干裂、满面风霜。

“晏相来了!”有眼尖的大臣低声提醒了一声,众人只见正南方朱雀街驶来一辆紫金色垂红缨伞盖大马车。

车在不远处停定,随从从车中扶下一个身着紫色绣龙袍挂金鱼袋、手持玉板的老者。

说是老者也不过五十上下,广额疏眉、髭须掩口,但精神矍铄、目光如炬。

宰相晏渚远远地即向大家拱手,干瘦的脸上登时换上笑容。

“诸位诸位,还有远道而来的各位同僚,过年好,过年好!”

文武百官则一起拱手参拜:“晏相,过年好!万事如意,一年康泰!”

现场气氛顿时活络起来。

五更过半时,正隆门终于缓缓洞开。

等候多时的大臣们这才拂走身上的白霜,向着那张灯结彩的宫城深处鱼贯而入。

远远地紫金宫中景阳钟钟声渐次响起,穿破寂静的宫闱高墙久久回荡。

————

“皇上会开什么字祈福呢?”

两名地方官在队尾紧张小心地跟着,一边压低声音好奇地猜测今年正旦大朝会的景况。

“前几年吴雍气焰最盛,这一年晏相一家独大,今年又要两虎相争,朝堂肯定精彩,咱们偏远地方小官,凑凑热闹就好。”

“可今上接连两年元日召镇北侯数千里朝贺,不知为何……”

“小声些!圣意不可妄测……咱们还是看热闹吧。”

二人只顾低眉絮语地谈着,眼看就被队伍甩下,连忙踮起脚小跑起来。

————

朝阳拂过虞都城内条条通衢大街时,城市终于姗姗苏醒。

新年第一天,沿几条主街的商铺都闭着门,街巷内却人来人往。

垂髫孩童穿着喜庆的棉衣四处游玩,人们走亲访友拜贺新年,爆竹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城东南靠近贡院的状元巷又是另一番喧闹景象。

来自全国各地备考会试的举子多投宿于此,各色客栈酒肆书摊都正常迎客,甚至比平日更拥挤。

大家都是背井离乡, 新年索性也不温书,皆四处饮酒玩乐。

凤翔客栈门口刚刚停下一辆驴车。

一个青衫书生下车后遥遥仰望客栈高大牌坊上的楹联。

“钟灵毓秀文光射斗吟天地,俊采星驰翥凤翔鸾赋古今 ”。

显然是读书人聚居的地方。

一灰袍鹤氅面容清秀的小道士一蹦一跳地从门口出来,向书生一招手,二人便引着驴车向客栈车马门行去。

&34;掌柜说得亏是过年间,京城邻近州府的举子还没动身,再晚个十天半月,咱们就真没房住了。”

边拉着毛驴如意的缰绳,杨烟边对苏可久说。

新年新气象,她给如意的两只耳朵上也各簪着一朵大红纸花,背上铺了红底绿花的搭背布驮子,显得喜气洋洋。

苏可久扬眉笑问:“这次订了几间房?”

“两间……你不会生气吧?”杨烟低声道,又慌忙解释:“我明天就去赚钱,我保证不让你饿肚子。”

“这话什么意思?你不会以为我想一直跟你挤在一起?”

苏可久嫌弃地跳到一边去:“我才不想天天打地铺,再说,我都一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