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三十六计(2 / 2)

木子的北宋生活 凡秀 1389 字 2个月前

历史得失,必定还有许多独到的东西,但你没法强要,因为那是人家舅舅教导外甥的。

未知的猜测往往会添加自己无穷的想象,这就更要命了。

大儒们低声议论着,“三十六计多有流传,然多是只言片语,不想竟已成书矣”。

“不然,若成书我等必然知晓,我看怕是木大人所著……”。

三十六计自南北朝时有些破碎记载,民间也有些流传,但从未有人整理成书,今天太子殿下却在这里背诵了出来,虽然只背到第八计,却论述精悍,明显已经经过推敲打磨,很是成熟了。

三十六计不同于以往兵书,只有寥寥数语理论性的叙述,除此之外便直接讲述具体计谋,使之更加具体。

其实三十六计严格来说不是纯粹的兵书,更多的是一套计策权谋。众人默默想着刚听到的八计,对木子钦佩不已。

四位老师告退了,再没有来时的气势汹汹,木子没教授太子经史子集,也没教别的旁门左道奇淫技巧。而是教了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他们从没教过的东西。

而且皇帝已经表态,木子不会成为太子少师,只是短时间内传授一些东西,那就无所谓了,木大人并没有跟他们争饭碗的意思。

老赵叹道:“木子是有本事的,往日里行事不争,这次清清出了事,性情有些变了”。

老相公抚须道:“志远名门之后,伯长先生性情刚正,朝廷未尽用其才,我等之失也,万幸志远已得先生衣钵,数番机缘巧合,终究未使明珠暗投啊”。

是的,老相公第一时间想到了木都头故去的老爹,木子的学问必定是出自他天才老爹的传授,这样才合理。

其实老赵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无论是三字经还是三十六计都不是一个年轻人一拍脑门儿就能写出来的,只有精通经史的大儒,经过长年累月的打磨才能著成,木子用他爹的东西,谁都没法说什么。

老相公道:“方才太子殿下的话很有道理,若有枭雄起于关外,大宋旦夕有倾覆之灾,陛下,该做些事了,时不我待啊”。

老赵重重点头,“此事还要落到木子头上,待曦儿再去两次,让韩爱卿去一趟吧”。

按理国事为大,可儿子的事也不是小事,木子有意传授一些东西当然要抓住机会,错过了这次下次不知什么时候了。

老相公当然知道他的私心,却没有揭开,人老成精,木子教太子的东西明显没说透,只是露出了点端倪,很可能是有些犯忌讳的不能公之于众的东西,比如关于人君的权谋之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能追问的了。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前数次提及的文武之道,木子或者说已故伯长先生必定是有高论的,只是一直阴差阳错没能问清楚,现在必须要问一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