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宇与匈奴达成初步和谈协议后,边境贸易开始逐步展开。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起初,双方在贸易地点的选择上产生了分歧。匈奴方面希望将贸易点设在靠近他们营地的地方,以便于监管和获取物资。而秦宇则认为应当设在大秦边境的城池内,以确保贸易的安全和公平。
在一次商议中,匈奴使者强硬地说道:“若不在我们指定的地点进行贸易,和谈协议作废!”
秦宇面色平静,回应道:“贸易的目的是互利互惠,若地点对大秦不利,如何保证公平?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折中的地点,既能满足你们的需求,也能让大秦放心。”
匈奴使者哼道:“那你说何处合适?”
秦宇思索片刻,说道:“可在边境的一处山谷,那里地势较为开阔,双方都能派遣军队驻守,且距离彼此的营地都不算太远。”
匈奴使者犹豫片刻,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
贸易点确定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匈奴带来的多是马匹、毛皮等物品,而大秦的丝绸、瓷器等在匈奴眼中价值过高,导致贸易失衡。
秦宇召集谋士们商讨对策。
张谦说道:“殿下,或许我们可以调整商品种类,增加一些适合匈奴生活的实用物品。”
秦宇点头:“有道理,比如农具、盐巴等。”
李岳则道:“末将认为可以控制丝绸、瓷器的供应量,提高其稀缺性。”
王睿提议:“殿下,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让匈奴了解大秦商品的价值和制作工艺,提高他们的购买欲望。”
秦宇采纳了谋士们的建议,开始对贸易进行调整。
大秦增加了农具、盐巴等物品的供应,并适当控制了丝绸、瓷器的数量。同时,在贸易点举办了文化展示活动,向匈奴展示丝绸的精美制作过程和瓷器的烧制技艺。
这些举措逐渐取得了效果,匈奴对大秦的商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贸易逐渐趋于平衡。
然而,就在贸易逐渐稳定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了平静。
一批来自匈奴的毛皮被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大秦的商人纷纷要求退货赔偿。匈奴方面则坚称毛皮没有问题,是大秦故意刁难。
双方僵持不下,局势再度紧张起来。
秦宇得知此事后,决定亲自前往贸易点处理。
他对匈奴的负责人说道:“我们开展贸易是为了友好合作,不是为了互相指责。这批毛皮的质量确实不符合约定,若不解决,日后的贸易如何继续?”
匈奴负责人沉默不语。
秦宇接着说道:“但我们也不想因此破坏双方的关系,可以共同寻找一个解决方案。比如,你们更换这批毛皮,或者给予一定的补偿。”
经过一番协商,匈奴方面最终同意更换毛皮,并向大秦商人道歉。
这场风波暂时平息,但秦宇深知,要想让边境贸易长期稳定发展,还需要解决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