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完楚宁的话都是一惊,楚宁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准备养匪自重?
不能啊,先不说楚宁今时今日的地位根本不需要这么做,就是楚宁这要这么做,他也不会选择辽东这个地方啊。
“不过一个小部落的鞑靼人,还不至于让你们这么紧张。沈荣,你这次带了多少人来?”楚宁开口问道。
“回先生,末将这次一共带了一万五千人来,骑兵五千人,步兵七千人,炮兵两千人,还有一千火枪营!”
“弹药数量如何?”
“火枪营没人携带三个基数的弹药,炮弹也是有三个基数。”
“嗯,虽然不多,但是也差不多够了。”
辽东众将听着楚宁和沈荣的对话,有点摸不着头脑。
首先是二人之间的关系,沈荣虽然好多人是第一次见到,但是却知道,这是老牌的勋贵,更是在宣府一战之后,从伯爵荣升为侯爵。
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四十多岁的沈荣,对楚宁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如此恭敬。
楚宁也是侯爵,虽然有帝师这层身份,可武将们素来对这种文职官员很不感冒,可是沈荣对楚宁确实发自内心的恭敬,完全是一种下属的姿态和楚宁说话。
没有丝毫做作,而另外一个当事人的楚宁,竟然
一副理所当然,泰然处置,这就有点奇怪了。
而两人对话,也让众将有些迷糊,他们都曾经在皇家军事学院进修过,所以楚宁和沈荣的对话,他们能听懂,不过却很纳闷,更多的还是惊讶。
这么多弹药,显然不是普通的行军装备的,他们知道,朝廷过完年之后,会派人来轮换边疆的战士,这些战士将被替换下来,前往京城,接受新式训练。
可沈荣这次带来这么大一波军队,而且还携带了这么多弹药是什么意思?是给楚宁保驾护航,还是要对鞑靼人动手?
想到这,众人竟然有些小激动,刚刚的战斗他们虽然没有看到全过程,但是那些俘虏是早不得假的,而且许多都是部落首领之类的大鱼。
可是,无论是楚宁还是沈荣,似乎对那些人一点兴趣都没有。
这也难怪,两人今时今日的地位,对于这种‘小功劳’显然已经不感兴趣了,这是不是就便宜他们了!
所以他们还是聚精会神地听着楚宁和沈荣的对话,如果楚宁不去追赶鞑靼人,他们也能理解,毕竟现在天寒地冻的,现在追击显然有些困难,毕竟现在这个季节不太适合远程行军。
“嗯,既然你带了这么多人来,就这样,分兵两千追赶满
都鲁,不要追的太紧,明白吗!”楚宁对沈荣说道。
“明白了!”沈荣立刻回答道。
这更让众人疑惑,这是什么意思?
不要追的太紧,那追起来还有什么意思?
而且只派两千人去追,有点托大,也有点冒险了,毕竟鞑靼人逃走的就有五六千人,就算他们士气低落,但是仅凭两千人马,还是有些不太保险。
可是,楚宁似乎已经决定了,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听着。
何况,他们觉得这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他们早就听说过楚宁的军士才能,尤其是在军事学院进修的时候,许多教官,都把楚宁奉为神人一般的存在。
据说许多教材都是楚宁编纂的,加上楚宁在宣府那一战,更是被奉为经典战例,放在必学课上。
这个楚宁根本不知道,他确实为了皇家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的筹建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但是自从两所书院建城之后,楚宁几乎就没有踏足过那里。
尤其是军事学院,楚宁除了撰写了一些教材,和兵部一起制定了学习训练计划,更是一步没有踏足过。
除了楚宁没有时间外,更多的是为了避嫌,虽然楚宁知道朱祁镇现在肯定不会对自己有什么怀疑,但是时间长了,就不好说了。
毕竟皇帝这种生物,在权力这方面,可以说是冷酷无情到了极点,别说楚宁和他这种关系,就算是亲兄弟,甚至亲父子之间,相互猜忌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这也是朱祁镇对楚宁一直尊重无比的原因所在,皇家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他是经常去,尤其是皇家军事学院,那里走出来的都是大明军队的将领。
朱祁镇坚信楚宁说的,文官治理国家,处理政务没问题,如果让他们治理军队,那绝对是大明的悲哀。
前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年空空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军队数量也是异常庞大,战力却不敢恭维。
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兵的将领,或者说是军队中能做主的人,都是文官。
文官天然地瞧不起这些武将,更不要说那些士兵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军队的主将看不起士兵,士兵不愿意给这样的主将卖命。
也就让他们战斗力根本得不到发挥,甚至还会大打折扣。
担心武将造反这是应该的,毕竟军队这种强力部门,如果控制不好,确实对国家的稳定有很大的威胁,所以才要抓好军队。
因为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定,才能震慑周边的敌人,也不能因为担心军队
将领,而弱化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