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备战状态!(1 / 2)

王康林语嫣 天香瞳 1043 字 2个月前

太上乱世在大陆各国各地同时展开,王康的秦国也不例外,只不过相对而言,情况并不严重,只有小规模的爆发,这是王康一直以来都比较警惕的缘故。

而今事件发生,张纤纤在幕后主持大局,她反应很快立即做出各种应对措施,并且跟王康的思路还基本相同。

以控制为主,宣传为辅。

在朝廷大规模的宣传下,太上教被定为邪教,号召人们远离邪教保平安……

根本无需夸大其词,那些事迹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明。

地方上,则同时采纳京都政策应对,直接参照就可以。

因为应对及时,虽带来些影响但也在可控范围。

主要是他们之前基础就没有打好,被扼杀在摇篮中。

他们也明白这种情况,因而也不指望用这种方式乱秦,因为他们有军队……

卫国,这个曾经毫不起眼的国家,已经不可忽视!

攻占巴国,又逼迫吴国加入,东方三国合为一国。

只可惜,吴巴两国经历两次大战运气不好都站错了队,损失惨重,哪怕是被卫国占据,实力也是有限的。

卫国也明白这种情况,就这两个国家还不一定能拉出一支十万人的军队,

因此他们占据之后,只提出一个要求,将太少教定为国教,允许传播!

很明显,太上教已经变了,或者说是转型了。

由一个江湖宗门,转为宗教性质,这样更容易骗人。

可这种方式比直接的侵占更加恐怖,类似于思想腐蚀,短短时间,就掀起了一波狂潮……

巴国,位于大秦东部,与庸国相邻接壤,这只是个小国家,总面积大约跟以前楚国的两个诸侯国相同,甚至还不如。

它处于吴国,卫国中间,夹缝生存。

在这种地理位置之下,想要生存下来,就必须选择一个依靠,巴国选择了吴国,成为其名副其实的小弟……

占地面积小,国力又弱,在卫国突袭之下,很快沦陷,丧失主权!

吴国自身难保,也罩不住了,只能默认这种结果,巴国便遭难了。

太上教光明正大的传播,大肆发展教徒,已经成为了重灾区,也成了所需人员兵力的输出地……

近日,卫国接连向边境调兵,眼看着就要发动战争了!

主战场,正是在曾经东楚诸侯国之一的厥国。

当时王康下令诸侯王进京朝见,厥王是唯一没有去的,当然他也受到了打击!

王康以最快的速度调急十五万骑兵前去厥国,将厥王及王室宗亲杀了个干净!

此举大大震慑其他东楚诸侯王,保证了后来推恩令的顺利执行……

其实王康很早就有对付卫国的打算,就算是厥王前去朝圣,他也会找由头灭掉,只因为一个原因。

厥国,是大秦唯一跟卫国接壤的地方,这里就是边境线,一但起事首当其冲,这样的重地,一定要归朝廷控制!

就这样,武力夺回。

厥国也是东楚诸侯国中,唯一没有实行推恩令的,因为王室子弟都让杀光了……

此后,改厥国为东陵郡,并直接派人管理,而最早前来的十五万

骑兵也顺理成章的留了下来。

之后卫国突变,王康又令枢密院调集十五万大军,共同组成边境守军,主要防御边境!

这般动向,显然给了秦国子民极大的安全感,别的他们或许会有担心,但在这方面,没有丝毫顾虑!

大秦以武立国,本身就具有极强武力。

但现在不行了。

巴国,吴国那边也出了问题,这守卫边境线就会拉长,兵力必须进行调配,驻守厥国的兵力也就会减少。

而卫国这边却在

增调。

国内一片祥和,但边境阴云密布……

谭城,最靠近边境的一座城,这里也成为边境守军的大本营。

城外大军驻扎,不时有令兵骑马奔走传送敌情,看起来气氛紧张。

城中,原来的城主府已经成为总指挥部,在一间宽畅的屋中,十多人围坐在一起,正中所摆放着的,是一张巨大军图。

“诸位,请做好准备,我们很快就要面临战事了!”

在主位,一个看起来面容白净,文质彬彬的男子沉声说着。

他虽穿着战甲,但也掩饰不了那种透出来的书生气质。

这样的人在军中属实算是异类,而更特殊的是,他才是三十万边境守军的大将,负责所有防务!

温通书,曾在第二次对越国打仗中被王康发现其才能,开始重用。

他是赵国人,北疆行省中江郡人士,出身贫寒,并且还高中举人,走上官途。

但当时北疆行省情势复杂,贪墨腐败严重,温通书不屑与之同流合污,受尽欺压,他心灰意冷,毅然从军,被王康赏识,委以重任!

都说文人狠起来,才是最狠的,这一点在温通书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所用计谋毒辣

,擅长剑走偏锋,往往出其不意,尤其是大局意识相当强,这也是王康所看中的,便让他挂帅,守卫边境。

温通书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