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回长安(2 / 3)

之上的突厥人同样击败,剩下的突厥人北逃,犹如曾经的匈奴人一般。

同时,高丽国有不尊宗主国之嫌,唐皇下令斥责,高丽国更为不敬。

公元638年,唐皇下令征讨高丽,同年秋,高丽国国王被国内臣子杀害,国内臣子开门投降,是时,高丽国除名!

与此同时,唐皇于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在北方草原设立瀚海都护府,在东北之地设立辽东都护府,在高丽国故地设立朝鲜都护府。

一时间,大唐边境外敌皆亡,唯有吐蕃一国仍在!

而大唐也变得更加强盛,百姓富足,商贾阜盛,人民安居乐业。

似乎一个新的盛世即将到来。

而李歆霓虽然是返回,倒也没有故地重游,走走停停,一路上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李歆霓走走停停,一路上见到了天下百姓在朝廷的帮助之下,也少了卖儿鬻女之情况,普通百姓也能安稳的生活。

但是,李歆霓却发现了一点。

那便是各地皆有门阀的出现。

无论门阀的大小,都会有相同的情况:

资源的无限集中,资源的无限垄断!

“门阀……”

李歆霓皱眉,不知道这個情况该如何做。

不得不请教神鸟。

白止听到李歆霓的疑惑,心中也开始回忆原本历史上的门阀覆灭。

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五代十国。

只有战乱,才能覆灭门阀。

毕竟,战乱的环境,军阀征讨,可不讲究什么律法,屠城灭门之事,时时发生。

也在五代十国这个时期,门阀的土壤基本被铲除。

不过,在唐朝,甚至是在原本历史之中的隋朝,统治者无不都和门阀世家做着斗争,而斗争最大的产物,便是——科举制!

白止心中豁然开朗,汉时,汉武帝行征辟,亦或是从太学之中选拔人才。

但是更多的,还是官员举荐。

但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如今的唐朝仍然是征辟制,因为没有了隋朝,也没有了科举制的形成。

“那就实行科举制!”

白止突然回答道。

李歆霓陡然听到白止的回答,同时听到科举制这三个字,也有些疑惑。

“什么是科举制?”

“所谓科举制,便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

“考试……是否是考核?”

李歆霓顿时明白了。之前她在张氏学堂当先生时,也会时常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然后进行因材施教,亦或是进行惩罚奖励。

“没错!”

白止回答,“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政策改革,不仅需要官府来制定学生学习的内容,还需要定期举行科举考试,从最小的乡里、再到府县、再到郡省,再到国都长安,甚至是皇帝亲自监考,一级一级的举行科举考试……”

“其中,不禁需要廉洁的官员充当考官,以防止出现科举舞弊,还需要大儒出题,亦或是诗词歌赋,亦或是经典古籍,亦或是时政治国,亦或是格物致知,亦或是天文历法……”

白止大致诉说了一下,而李歆霓也听的非常认真。

甚至一个字都不愿意漏掉。

此时,李歆霓行走在一片山林之中,远远的看去,前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村子,还有炊烟袅袅升起。

山道之中清风阵阵,吹拂在脸颊之上,犹如母亲的轻抚。

李歆霓在一棵树下,寻了一个青石坐下,然后才再次问道:“如此,恐怕是一个庞大的改革才行,还需要皇帝的亲自干预,不然,很难推行!”

李歆霓的言外之意,便是科举制的推行是冲着世家垄断了知识去的,而世家自然也能看出科举制的作用,必然会出手阻止。

所以,推行科举制的时候,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没错!”

白止也点头。

李歆霓沉默片刻,然后才起身走进前方的村子。

找了一个好心的人家借宿,李歆霓并没有急着入睡,而是取来随身携带的纸墨,将科举制的种种细节,都一一写下。

如此,才和衣入眠。

……

第二日,李歆霓快速启程。

接下来,她不再游山玩水,而是注重好赶路,她想尽快将这科举制给长安城的皇帝,让皇帝尽快适应。

这件事,慢不得!

因为此时的皇帝也算是开国皇帝,拥有无限委婉,更牢牢掌控全国大军,推动科举制的推行,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而若是守成皇帝推行,收到的阻力无疑是巨大的。

公元639年,李歆霓回到了长安城。

站在长安城之外,望着恢宏威严的长安城,李歆霓心中感慨万千。

近十年的时间,再次回来,不知道曾经的一切是否发生改变?

她看向长安城,却见长安城城门变得更加繁华,似乎比当初汉时更加繁荣。

行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全国各地的商贾行走在城外的官道之上,拥挤不堪。

但是却也有士卒在负责疏通道路,防止阻塞。亦或是盯着每一个人,防止出现什么争斗。

李歆霓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