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罢相(1 / 2)

张仪出使楚国返回途中不慎坠车,身体抱恙,闭门修养。然楚将留在咸阳再三拜见,张仪皆不见。

无奈,楚将欲觐见秦王,然无门。

愤慨至极,在咸阳城中斥责秦相无礼,失信于楚,不当人子!

楚国背弃齐楚盟约,同秦国结盟,诸国已知,楚国是为了秦之神鸟。然而又听闻秦相张仪无礼,失信于国,皆愤怒、讥笑之。

不过魏国意在神鸟亡,同时已附秦,当即魏王对外宣称,秦国虽然曾经同西戎为伴,但也是礼仪之国,想必是秦相身体真的抱恙,才会让楚将产生如此误会。

东方诸国听到魏国的话,自然明白这是魏国为秦国开脱,诸国心中皆讥笑魏国,魏国事秦,不惜忘却昔日之辱!

秦王从张仪的府邸返回,自然明白张仪如此做的原因。因为他自作主张,用神鸟换去楚国结盟,但明知神鸟不可入楚,故而出此下策,故意不给楚国神鸟。

“可是如此不就让秦国失信于楚国?如此,诸国将不再信任秦国!”

面对秦王的担忧,张仪却说道:“王上大可对外直言,以神鸟换去楚国同秦国结盟,乃是我秦相张仪的个人决断,王上你并未同意。”

“同时,望王上免去我张仪秦国相邦之职!”

闻言,秦王动容,不纳。

张仪劝解之,“王上将此次神鸟入楚皆推至臣的身上,便可解秦国之危,并且免去我秦国相邦之职,可平息诸国之怨怒!”

秦王无奈,最终采纳之。

……

从秦国传来罢去张仪秦之相邦一职的消息,楚国最为惊慌。

张仪不为相邦,那神鸟又如何入楚?

且神鸟入楚乃是张仪个人决断,着实让楚国颜面尽失!

堂堂一大国,竟然被张仪三言两语诓骗,如此岂不是说楚国之中皆无人,亦或是昏庸之辈?

楚国愤怒,欲要同秦国断绝刚刚签订的盟约,并且派侍者前往齐国,欲再结合纵之约。

然,齐国因楚国失信,不愿结盟。

楚国骑虎难下,欲整兵伐秦!

将军交战,楚败于秦,失丹阳、汉中。

然而秦王派侍者前往楚国,求和,并提出欲用武关之外土地换取楚国黔中之地。

楚王闻之,言:“楚不求地,但求张仪。张仪入楚,黔中归秦。”

秦王同意,张仪被送往楚国。

……

函谷关,高墙之上。

公主夏一身戎装,手持秦剑,望着函谷关之外东方,怔怔失神。

在其身旁,神鸟立之。周围士卒,皆侧目而视。

公主夏身旁伴有神鸟,秦军中皆知,公主夏率领陷阵营,又被称为神鸟营。

月前楚国攻秦,公主夏率领陷阵营出咸阳,欲对阵楚军。败楚,秦王求和,以张仪退楚军,并换取黔中之地。

故而,公主夏之陷阵营,便进军函谷关,镇守于此处。公主夏出征,在宫中无趣,白止也便跟随。

如今神鸟再次出现的消息已经人尽皆知,且因为张仪之事,他国不再求神鸟。

神鸟却也可光明正大的出现。

而在镇守函谷关的秦卒之中,对于传说中神鸟,自然惊叹之。

不过幸好白止并未在众人面前展露能够口吐人言的能力,只是在无人之时才开口说话。

东方天际昏暗,淡淡的乌云覆盖整片天空,同时有呜咽的风声在耳边呼啸,片刻不止。

函谷关外荒凉的旷野犹如一片死域,让人望而生畏。

“师父,秦国何时才能东出……”

良久,公主夏的声音才传入白止耳中。

白止闻言,道:“秦国已然东出。”

公主夏顿了顿,明白白止所说的东出与她所说的东出并不是一個意思。想到自己的公父——秦王也在为东出忧愁,又岂能是自己能解决的?

于是,公主夏抛去这个思绪,突然想到了被送往楚国的张仪,想到张仪曾经的种种,公主夏不禁为其担忧,“不知张子如何了?”

“张仪……”

他可是传奇人物,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怎么可能会如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白止心中不甚担忧。

白止同时心中也在思考着秦国如今的形式。自从十六年前六国合纵,秦惠文王坚守函谷关十五年,时至今日,秦已知六国合纵之虚实,便欲出函谷关,进而东出!

命樗里疾陈兵函谷关,准备东出。

公主夏听闻,主动请缨,来到函谷关。

“也就是说,目前秦国对六国的形势已经逐渐清晰,并且,现在身在楚国的张仪应当已经脱身,然后周游列国,游说诸国,甚至是佩戴六国相印!”

说起张仪,白止就想到了很多。

“不愧是传说中鬼谷子之弟子。”

此次张仪被送往楚国,楚国应当立刻诛杀张仪泄愤,没想到张仪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了楚怀王。

再次让楚怀王信任自己,同时劝说楚国事秦。

最终,再去往齐、韩、赵、燕等国,使其明面或暗地里臣事秦国。

但是,七国却还有合纵之约,当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