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杨先生回乡省亲!【3】
杨铭上车前,准备留下1000港币给这里。
沈先生知道,杨先生在香江参加国庆典礼的时候,他每次消费后都是留下一笔钱。
现在沈先生和张秘书则是觉得只是老先生和锡老拨下来的经费,是特意招呼杨先生一行的,怎么能够再让杨先生花钱?
“杨先生,上面已经拨有经费招待你的。”张秘书急忙提醒道。
“那我不能免费让他们在这白干活。”
最终在离开前,这里的忙碌了大半天的工作人员,包括厨师和那些阿姨,每个人都有十rb的辛苦费。
对于现在国内普通农民一个月几块钱的收入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钱了。
这些厨师和阿姨们都没想到,他们明明是突然被上面的人挑选中来做饭招待杨先生等人的,现在杨先生离开前,却是给他们每个人发了十元的巨款。
当他们小心翼翼把钱放入到口袋,想起刚刚杨先生微笑和他们握手,并且感谢他们的时候,这些厨房和阿姨觉得今天这一顿饭工作真的值了。
他们想起杨先生等人剩下许多肉菜,准备回去吃的时候,发现杨先生一行人已经上车离开了。
杨先生等人的身份,他们还是不太了解,只是知道上面派人来招呼,那当然不简单。
“沈先生,张秘书,你说我刚刚发给那些厨师和阿姨们的钱,能不能进他们的口袋?”杨铭笑问道。
他还想给那些厨师和阿姨多一些,每个人给一百港币,杨铭也不觉得多。但是,杨铭想到,给再多钱,怕是到时又有多少落入到这些人的口袋呢?
“应该吧。”
张秘书不敢担保。
沈先生更是那样。
杨铭摇摇头,没有再说。
他已经回到车上,和杨继荣夫妇坐车继续北上。
此时,从浅水镇出来,离杨继荣的老家龙川县,直线距离的情况下,应该不到两百公里。
这是直线距离的情况。
按照现在国内的公路,基本上,都是修建通过一些城镇和城区的,而且,基本上是以泥土路为主,又是弯弯曲曲,并不像后来差不多拉直一样的高速公路。
杨铭知道,未来的高速公路,许多是没有经过大城市中心的,只是在大城市附近开了一口下去而已。
这样的情况下,既节省了大量拆迁费,又拉直了两个地方的距离。
现在不一样。
他们离开惠阳的淡水镇,继续一路北上。
前面带队的还是沈先生和张秘书的车队。
越是往北的时候,杨铭发现,农村多了起来,田地多了起来。
在这些农村也多更多土坯瓦房。
相比起靠近香江的鹏城下面农村的荒芜的情况。
现在杨铭发现这边的人多了起来,他看到一些穿着普通的农民正赶着水牛,也看到一些土坯房的瓦房冒着娄娄白烟,这里应该就是这个时代的当地农家生活。
在这边,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也是跑了很多到香江的,只是这边离香江越远,跑得反而越少。
现在这边看到人多了起来,更富有这个时代的农村特色。
杨继荣,李玉芳现在心情好了许多,现在路上依然颠簸不平,杨继荣看到外面的时候,他的心情确实好了许多。
“玉芳,peter,我感觉和我当年去香江的时候差不多,外面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爹地,应该是有变化的。”
杨铭记得他在历史上学过,也研究过相关的资料。
1978年冬,皖省的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行了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国内农村改革的大幕。
几乎与此同时,在南粤大地的惠城地区上义公社的一个小山村,也同样进行着“包产到户”的开创之举。
那个年代,“包产到户”是禁区,“一大二公”的公社制严重削弱了农民的积极性。
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早在1975年初,紫琻县上义公社光锋大队黄坑排生产队在全国率先实行“分田单干,分户经营”模式。
相较1978年冬实行分田单干的皖省凤阳县小岗村,紫琻上义要早三年多。
到1978年10月,上义公社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单干”。
也就是说,国内其实已经有一些地方,已经偷偷地进行分田到户,甚至包产到户,多劳多得,自己干的模式。
杨继荣和李玉芳对于这些不了解。
现在听到杨铭说分田到户的时候,也是有些惊讶。
“peter,你刚才在淡水的食堂说大锅饭,怎么现在又分田到户?”杨继荣不敢相信问道。
大锅饭?
即使杨继荣和李玉芳没有经历过,他们也知道是如何的。但是,要说这分田到户和大锅饭是完全两个不一样的性质了。
“爹地,妈咪,国内一直在变化,只是外人还不知道而已。”
“我觉得分田到户好啊,多劳多得,勤奋的人,当然可以吃饱,懒人就只能饿死。”杨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