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10万rb购买100套四合院!
杨氏集团驻京办事处。
唐芸的介绍下,一批熟悉靠谱的同学,最先加入杨氏集团驻京办事处,为办事处做事。
主要还是驻京办事处给的薪酬福利太好,人均月薪两百rb。
在燕京来说,这绝对是属于高工资了。
除此之外,在他们看来,杨氏集团属于香江来的外资,有些人天生就喜欢给外资工作,现在这些人也是。
唐芸和林秀芝有这些人帮忙下,她们的工作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燕京那些要出售房产的房主,拿上自己的地契证明,房产证明,工作证明等来到杨氏集团驻京办事处这里,等待出售自己的物业。
一位年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上穿着一件外套,还是打了很多个补丁。
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国内许多人都穿过打补丁的衣服。
这是非常正常的。
甚至,那些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家庭。
往往大哥穿完,轮到二哥,二哥穿完轮到三哥,一直轮到最后小弟。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说的正是这个时代。
这位中年男子急匆匆走了进来的时候,他想立刻出售自己的四合院。
在他根据这里的指示图。
包括验证。
那就是验证他的物业是不是真的,地契是不是真的,房地产是不是真的?
如果都没有,又如何证明那里的物业是属于他的?
除了这些,还要确认这一套房产是不是他唯一的房产,卖掉了,业主一家到时住在哪里?
杨铭,林秀芝,都考虑过。
有的人把自己唯一一套房产卖掉了,拿着钱去花完了,到时又反悔,又想拿房子回去,杨铭最不想见到就是这种人。
中年男子按照不同办公室进行验证。
“王先生,这是你的地契?”
“是的,那一套四合院是我爷爷传下来的。”
“那你的房产证?”
“这是我的房产证。”
对方又把自己的房产证递给对方。
现在的房产证和未来很大不同。
即使是未来的房产证,也是在不停变化,包括国土证,房产所有权证,以及后来普及到全国的不动产权证等等。
杨氏集团驻京办事处工作人员在仔细验证。
“王先生,这是你王家唯一的房产?”
“是的。”
“那伱把唯一一套物业卖掉了,到时你们去哪住?”工作人员奇怪问道。
他们已经不止一次问过了。
“我是国企员工,有员工宿舍,那套四合院卖掉,可以住到宿舍里面。”
员工宿舍?
现在这年代,许多国企都是有员工宿舍的。
有些,甚至还可以分到单独的福利房。
很明显,这位王先生要卖掉的是家里留下来那套四合院,一家人住到员工宿舍里面。
“你考虑清楚了,真的要把那套四合院卖掉?你家人没有反对?”
“我是一家之主,和他们商量过,他们没有问题,我也已经考虑清楚。”王先生直接说道。
除了询问和验证他的情况后。
还要对其的房子价格进行评估。
王先生家的四合院,一共八间房,单独一间房,他卖200元,八间房就是1600元。
这是王先生自己定的的价格,杨氏集团驻京办事处还要派人去评估才行。
“王先生,我一会派人亲自去你们家看看,除此之外,还要对你们的房子和位置进行评估。你想卖1600元,如果不值得这个价钱,我们是不会出那么高价。除此之外,等双方确认没问题,签下正式合同,你才能够拿到那笔钱。”
“是。”
王先生知道这里买卖确实很正规。
正是那样,他才放心,麻烦一些,只要卖出去,那就拿到一笔巨款。
一千多rb,想想都激动。
接下来。
杨氏集团驻京办事处派人跟着王先生,来到王先生所处的胡同以及他的四合院,对他家的四合院面积大小,还有位置等等进行评估。
最终杨少集团驻京办事处确认,那里根本不值1600元,最多1500元。
杨氏集团驻京办事处相关人员和王先生说起的时候,王先生发现少了100元还是很肉痛,当然,杨氏集团驻京办事处这里给的价格确实很公道了。
如果他卖给其他人,最多也就是1300元。
现在还多了200元。
当晚。
王先生就和杨氏集团驻京办事处签下一式两份的合同。
双方在上面签名,并且按了手指印。
意味着双方都不能再反悔。
王先生拿着那1500元的巨款。
他一生都没有见过那么多钱。
现在发行和使用的正是第三套rb。
第三套rb是中國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的。
与第二套rb比价相等,并在市场上与之混合流通。